“铃铃铃……”电话响了很多声。
王铮醒了,躺在沙发上,到处摸自己的手机。电话一接通,就听见:“王总,唉呀!你可接电话了,昨天你不是说要开早会吗?人都到齐了,就差你了!”是秘书林茵的电话。
昨晚,李威霆故事讲完了,王铮却无睡意了,他干脆把酒瓶里剩下的酒全喝掉了。
王铮挣扎着起来,一边听林茵的电话,一边进洗手间,用冷水冲洗一下自己的脸,他想让自己快点清醒过来。
“好,知道了,到公司开会估计来不及了,我们可以在车上进行,今天画展是上午十点开馆,你现在赶紧安排企划室吴经理去展点,维持好现场秩序。半小时后,其他人在公司楼下集合,通知各个部门把资料带好。”
“好的,王总,我马上安排!”
王铮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他公司主要经营服务类项目:如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展览展示服务、摄影制作服务等。近几年,他的公司在业内口碑很好,成为业内迅速成长的新星。这次江城著名画家秦森的新作首展就是委托他们公司承接,今天是开展第一天。
挂掉林茵的电话,王铮赶紧穿好衣服。此时,李威霆还睡着的,他没有和李威霆打招呼,直接离开了酒店。
他在路上联系了公司的小马,请他到家里,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公司附近的景明大酒店。他自己则先去了景明酒店里定一个钟点房,把自己好好洗洗。
八点半不到,王铮和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已经在他的商务车开会了,主要就展厅的安保工作和媒体采访环节流程做最后一次确认,会议最后又把应急预案进行了细微调整,确保这次秦森的画展顺利开展。
九点多一点,王铮的商务车停在美易达文化广场上,江城美术中心就在附近。从车里走出来的王铮,一眼就看见本次画展特邀顾问顾欣怡的车停在旁边,心想:“她来得的倒挺早的。”
王铮从江城美术中心另一入口进到秦森画展,沿着两米宽的曲线长廊,一步一步进入主展厅,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大尺寸的大作品都在这个主展厅,刚才经过的画廊则悬挂着小尺寸的作品,通过漫走回廊到大展厅,人们都能沉浸在画作里,这个构思出自顾欣怡之手。
画展之前王铮来江城美术馆很多次,他借着这次布展的机会,参观了与秦森的画展一墙之隔江城美术中心展厅,这里有梵高式的印象派,有马蒂斯式的野兽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是现实与梦幻交织的奇幻世界,而秦森的画展更体现了艺术家的温情与写实的个人风格,也不乏创作者的浪漫情怀。两个展厅作品风格各有不同,却相得益彰。
如果当初怡文文艺工作室答应承办画展,王铮认为顾欣怡一定做得比他好。秦森原来是想把展览的所有事宜交给她的怡文文艺工作室。顾欣怡考虑到这是秦森呕心沥血花了五年时间创作的新作。所有展品都是首次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再加上她和秦森是老熟人,彼此会碍于情面,有些想法不能直说,那么就会影响画作的展示效果。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顾欣怡婉拒了秦森的好意。
但秦森提出一个条件,无论哪个公司承接,她都要做他画展的顾问,顾欣怡盛情难却。
小时候顾欣怡就酷爱画画,在上中学的时候,她的画作《红太阳》曾获得本省少年组绘画金奖,这幅画的指导老师就是秦森。秦森曾在江大开设过课程,顾欣怡的母亲季宛如也在江大任教,因为母亲的关系,顾欣怡曾经旁听过秦森的课。
由于顾欣怡各门课程都很优异,她的父亲不赞成她走绘画之路,觉得是浪费顾家的人才。顾氏集团原本是做箱包起家,后来公司做大做强了,又涉足很多其他产业。
顾欣怡只能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顾欣怡一直都没放弃对绘画的热爱,尤其后来到了巴黎这个文艺之都,空气里都弥漫了艺术味道,唤醒了顾欣怡艺术的触角。她曾在画廊做过兼职,这一经历又提升了她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她在巴黎很有权威的艺术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画评及研究文章,在巴黎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趁着还没有开展,王铮一路都在欣赏这些画作,他发现此次画展与别具一格的建筑融为一体,不仅给参观者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力,也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徜徉其中,美不胜收。他在心里越发觉得顾欣怡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源于她对艺术的热爱和完美的追求。
他来到开阔的大展厅,一眼就看见穿着卡其色风衣的顾欣怡,优雅地站在大厅中央,静静地欣赏那幅《藕糖老人》的画作。蓝色是其主色调,暖色调的表现力最强,也最能吸引人的目光。画中的老人,那斑驳的双手真实有力,故事感很强,这幅画不仅仅传达了人生辛劳,它也告诉我们手艺人的执着。
“顾总早。”王铮走到顾欣怡身边,轻声和她打招呼,怕惊了她。。
顾欣怡好像听到有人叫她,才慢慢从自己思绪里走出来,她看见王铮就站在她的身旁,她马上说道:“王总好!”
顾欣怡又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其他人,小声地说道:“谢谢王总,昨晚送我回去。”
她有些不好意思,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胸前麻花辫子上的蝴蝶结,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昨晚王铮护送的那个醉酒的姑娘就是顾欣怡。
看到一向大方知性的顾欣怡,露出的小窘态,王铮觉得她比平日倒多了几分俏皮和可爱。
“没事。举手之劳,顾总不必客气。”
昨晚,王铮和一帮朋友在远离市中心的一家酒馆里聚餐,出包厢结账的时候,竟看见顾欣怡一个人坐在窗边喝酒,看起来有些伤感。
王铮和顾欣怡因画展才结识的,除了工作上有联系,他们私下不曾有过多的交往。王铮觉得就这样上前和她打招呼会有些唐突,会让顾欣怡感到不适。结完账的王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和朋友离开了那家酒馆。
走到半路上,王铮又回到那家酒馆。那里毕竟是市郊,她又是一个女孩子,他不放心。当然他也有私心,或许也是一个机会,他可以对她有多一点了解。
在画展之前,他和顾欣怡有过一面之缘,可顾欣怡却不曾注意到他。
第一次见到顾欣怡,王铮是一眼沦陷,那是在江城中法文化节上。
顾欣怡协助布展,王铮则是来参观学习的。那天顾欣怡穿着黄白相间的格子衬衫,下面是一条宽松牛仔裤,与现在着装大不一样。那天她还还扎着一个高高的马尾辫,看起来既青春又有活力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王铮注意到顾欣怡的胸前挂着蓝色的志愿者的胸牌,他本想以此找个由头和她进一步接触,无奈的是,那天顾欣怡实在太忙,根本没有半点闲暇的时候,王铮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王铮只好打消心中的念头。当他站在《读书女孩》油画前。顾欣怡和她的同伴正站在他的身后热聊这幅画。他故意停留在那里,他根本没有心思欣赏画,只顾得去偷听她们俩的聊天。
听见顾欣怡说:“比起·弗拉贡纳尔的名作《秋千》,我倒是更喜欢这幅《读书女孩》。”
“Why?”女伴问。
“我的欣赏可能更倾向于画作带给人感官的东西,比如画中少女典雅的形象,再比如他在用色上大胆放肆,色彩的抒情表现力,增强了整个少女形态的魅力,青春的美与视觉上的愉悦是统一的,我一直都很喜欢明艳色彩的画作,这可能是我的个人喜好吧。”
“顾欣怡!过来一下。”顾欣怡的高谈阔论还没有结束,一名工作人员叫走了顾欣怡。此时,王铮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女孩名字——顾欣怡。
顾欣怡去了中国艺术展品区用法语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铁画。王铮深深地被她吸引着,完全忘了此行的目的,也跟着参观的外国友人,认真倾听顾欣怡讲着他听不懂的法语。他听懂还是听不懂都不重要,重要是他能看见她。那天他的眼睛里只有顾欣怡。
王铮看见顾欣怡接了一个电话,就奔出了展厅的大门。他想也许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也跟着出来了。
在大门外的台阶上,他看见一位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男人,手拿着一束鲜花和一个装有礼物的手提袋,站在那儿和顾欣怡说着话。一看他们的关系就很亲近,两人有说有笑的,顾欣怡从那个男人手里接过鲜花,放在鼻子下面嗅了一下。没过一会儿,那个干净利落的男人就离开了,临走的时候那个男人还拍了拍顾欣怡的肩膀,顾欣怡则一直站在台阶上,目送那个男人很久。
看到这一幕,王铮此前的激动、兴奋又紧张的情绪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一脸的失望和落寞,他是不是太自作多情了?那么美丽动人的女孩怎么会没有男朋友呢?王铮瞬间就没了和顾欣怡结识的兴致,索性走下台阶,结束了参观。
她面带着微笑从他身边擦肩而过,他想她一定是一个被爱和幸福包围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