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假期变成了比奢侈品还奢侈的东西,难用金钱买,难以食粮换。
和爱人提前买了票,提前坐在电影院,等待《头号玩家》的开演。那去的影院诞辰并不知晓,只觉得修建较早,座位高度设计并不理想,保暖效果也不够好,阴冷空气咄咄逼人。2个多小时的电影,视觉冲击力非常强。之前爱人看过电影的影评,有了大致了解。看完影片后,更坚定票买的值,120多分钟花在电影院也值。
以往对电影的导演并不太关注,也懒得去记。这一部看完后却不同,斯皮尔伯格不自觉地印刻在脑海中。后来搜索到他是犹太人血统,可能骨子里就带着能成功的基因,也有民族文化的熏染。13岁就拍出能获奖的片子,也说明他在导演界有着不一般的天赋和能力。射手的星座,铸造他喜欢挑战的性格,一个又一个的奖杯是成功的嘉奖和实力的肯定。
物资匮乏而人类发展的时代,人们都需要在虚幻的“绿洲”中消遣,变成任何想成为的人、物,通过杀怪赚金币买装备。“绿洲”创始人临终前留下彩蛋,能找出答案的人能得到丰厚奖励。于是,全民开始有了统一目标——找出彩蛋。年轻的主人公韦德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创始人的深入了解,逐一通过关卡,而且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恶势力,拿到了彩蛋,同时也收获了爱情。结局圆满,皆大欢喜。
导演的对科幻的构思之前的作品中就尝试过,这一部却把经典的游戏和故事剧情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组合创造。游戏场景的还原,不由让我想起自己玩游戏或者准确来说是沉迷于游戏的历程。游戏沉迷是上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和同学去玩经典的电脑游戏,对《红色警戒》沾染上瘾,随后只要有时间,就和同学往网吧跑,找机会通宵和包早。后来玩起了更多的游戏,继而升级到网络游戏,一步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和游戏角色,跌进虚拟的万丈深渊。在游戏的世界里,好像能找到自我和杀怪获装备的快感,升级的兴奋,完成任务的激动。吃饭想着,上课想着,睡觉想着,肯定影响学习成绩。高考结束后,本以为至少能有大专高校录取,没想到连通知书的影子都没盼到。只能复读继续拼搏,电脑游戏虽然玩的次数少了,但包夜和上网依然存在。考进大学,第一件重要的事不是吃饭,不是熟悉环境,不是和老师同学处好关系,不是谈恋爱,而是办一张网吧的充值卡,一旦有不上课的时间,必定泡在网吧。可能人的某些缺点还是有用的,网络游戏玩过四五种之后,厌倦了,玩腻了,疲惫了。像小时候吃多了饺子,以后看见饺子就恶心一样。从此,眼中所见的游戏不再那么具有魅惑。“玩物丧志”,古人很早就知晓的道理,但人具有生物属性,从小到大,“玩具”都会让我们异常兴奋。在成长的路程中,也对过去的“美好时光”追忆怀念。
影片打造的太完美,如果说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优点成了缺点。对过去怀念的经典游戏穿插过多,从而遮掩了故事进展和人物塑造。西方的大多电影总会在没话可说,气氛尴尬的时候吻过去,开始上演激情,总是那么干脆直接。
爱人喜欢看英语配音的,当时为了考虑就近方便,忽略了细节,拿到票才看到是国语配音。不过无所谓,就像电影中所说,游戏里都是虚幻,无论国语、英语,反正都是银幕上的故事,现实才是相对真实的,能和爱人一起观赏电影才是真实美好的。如果往深里探究,真实其实也不真实,但是需要认真面对。珍惜眼前,珍惜当下,会是永远不会落幕的警示和忠告。
(2018年4月13日,周五,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