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逛新华书店,偶然看见书架一个僻静的角落躺着几本厚重的书。书的封面是一个娇媚纤弱的古装女子,肩上扛着一把花锄,手中拿着花扫,行走于桃花树下,宽宽的书脊上写着鲜红的“红楼梦”三个字。那时刚好学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心想,这既是名著,定有它的可读之处,况且课本上那篇小小的节选随读起来有些吃力,却也十分吸引人,于是便把那书买了下来。
回到家,每每得空时,便翻开来读,《红楼梦》果然不愧为历来名家所推崇,书中那奇幻的异境,咋舌的传奇,古怪的一僧一道,还有那一群多情痴怨的女子……一幅宏大的古代家族兴衰图缓缓摊开,展现于眼前。初读红楼梦,没有细细研究品味,只是急切地翻阅着,想要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因为我知道,《红楼梦》是不能只读一遍的。为了分清人物关系,我还特别画了一张人物关系表,每当有新的人物出现,就把他(她)添上去,这样一来,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人物关系就清楚多了。《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词,读起来倍觉欢喜,于是便把那些诗词一首一首地抄下来,仔细玩赏,虽不能参透多少,却也能体会出些许的情韵来。虽然已经尽量抽取时间了,但高中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到了最后的复习阶段,更是一刻都空不出来了,就这样,《红楼梦》的阅读便暂停了下来。
到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多了很多,但是丰富的课外活动让我沉迷,一时间,重拾《红楼梦》的想法也被我抛在了脑后。知道上课学期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同学提起要去上《〈红楼梦〉解读》,我才想起了我那本尚未读完的《红楼梦》。毫不迟疑地,我选择了这门课,或许对于我这样对《红楼梦》一知半解的人,就应该去上这样的课,增加对名著的了解。上了课,听到老师那般痴情的讲解,每一句话,每一首诗,都渗透着无尽的深情,更觉要好好研读这本书。由于高中时买的书没有带过来,于是便向同学借了本来看。重读《红楼梦》,却发现又如新读一样,从前读过的那些章回,只隐隐约约地还记得一些,更多的精彩的细节都在我当时狼吞虎咽的啃读下,一扫而过,如今竟才发现它们的奇和妙。于是我更坚定了要深度《红楼梦》决心。
到现在,书已读才近一半,要说得出点什么见解恐怕也不合适,那些度过四遍五遍的人尚且觉得吃得不透,更何况是我这样一个连一遍都没有通读过去的人呢?只是看了这么多章回了,前面的部分勉强可以说是看过两遍,只觉这幅宏伟的家族兴衰图越摊越大,越展越深,也能隐约地嗅出败坏的味道来。
十分喜爱书中的那些女子,或娇艳美丽,或才貌双全,或温文尔雅,或八面玲珑,这一个个清灵鲜活的女子跃然纸上,我仿佛能看到她们的痴、狂、颠、笑。要说偏爱哪个,倒也没有,因为这些女子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好,每一个都是让人喜爱的可人儿。喜欢林妹妹的娇弱,心思细腻;喜欢薛姐姐的宽容,大智若愚;喜欢湘云的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三姐的贞烈,风情万种……然而天妒红颜,这些薄命的人儿,命运却无一例外的悲惨,令人不得不由衷地叹息,更感叹那时的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扭曲,偏要用这些美好的女子作陪葬。
但是不管怎样,这是时代的安排,只有置于死地,才能得到重生,任何人都一样。或许书中这些美人们,在那样的时代里是被命运捉弄的,凭着她们的力量撼动不了整个封建王朝的根基,死去,或者常伴青灯,也是另一种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