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白岩松的《白说》里的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里面有段文字,自己特别喜欢。
“我每周必须跑五天步,非常无用的事儿,但是跑的过程慢慢成为了一种享受,自己跟自己对话,把自己放空。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跑完以后,累的是腿和脚,但心和脑子都缓过来了。这是一种辩证法。”
平实地道出了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确实幸福的,让人真正享受的。
一
当不太执着去衡量是否“有用还是无用”这个概念时,清闲的时候总是多些的。
我的乡下多竹,因为实用、易生长。老房子背后就是一片竹林。小时候,写竹总用什么风节高尚之词,这是骗人的,因为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真正的风节高尚为何物。但对竹是真心喜欢的。秋意渐浓时,天高起风时,站在竹林旁,一阵阵涛声扑来,人也跟着微荡起来。雨天时,站在林内躲雨,雨水经过竹林尖,滴落在地上的竹壳上,显得格外清脆。现在回去乡下老屋小住时,放下工作,将很多困惑的事都暂时抛开,清闲的时间就多了出来。午睡后,沿着小路一直走。这样看似“无用”的时光,伴随着竹林的阵阵涛声,涌起一阵子美好的回忆。
二
休息的日子,慵懒的午后,最好是一壶香茶,三两好友,一起东南西北没有边际地闲聊。
这样的闲聊,在繁忙的日子里,会被看做无所事事。工作时间里,带着目的的谈话太多,总觉得要事先准备好谈好的提纲,因为怕浪费被人的时间,或者怕被别人误会缺乏诚意。只有这样在漫无目的的闲聊中,人的神经才真正放松下来,谈话也真正回归了谈话。轻声细语,或紧或慢,没有戒备,心里的真实想法也得以完整舒畅表达。每次跟好友这样的约会后,心里总是愉悦和感动的。
三
看了太多关于如何有效读书的文章,却总是记不住需要记下的文段句子,这种带着明显功利性的读书过程,对于我这种带着浪漫情怀的人来说,多少有点痛苦。而当放下所有目的,只是纯粹跟着作者的脚步,进入作者的世界,读完后往往对一些片段印象深刻,多年后依然记忆清晰。
世界纷纷扰扰,熙熙攘攘,多少人每天带着目的,心里衡量着“有用”与“无用”,谨慎行事,细致辨别人与事。小时候,总能轻易得到幸福,因为很少会思考到底有用还是无用,长大了,因为要升学、要升职、要加薪,太多的目的,让人很容易陷入“有用才干”的思维中。只是,这一衡量,我们失去了多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