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案例(2)

                      ——放手不等于放纵

这个的案例,是今天接到的第二个个案。妈妈在电话里的诉求是男孩13岁,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不愿意去学校学习,希望能得到老师帮助,让孩子快速走进校门。

在我和妈妈的聊天过程中,我问到孩子的教养方式,我说:“平常你们是关注他的成绩比较多,还是生活中他的品德教育比较多呢?”妈妈表示对孩子的成绩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生活上也照顾有佳。

直觉告诉我妈妈没有说实话。

在我慢慢的引导过程中得知,妈妈脾气暴躁,经常掌控孩子比较多。孩子惧怕母亲,在家里表现出来的听话、乖巧、懂事、孝顺。

妈妈描述中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自己家亲戚有一个不上学的孩子来家里住,儿子就效仿了这位亲戚家的孩子,开始不学习”。

我给妈妈做了深入的分析,让妈妈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与正确的价值观。自我反思在孩子成长中,给孩子精神层面的陪伴到底是什么?

如果孩子的价值观正确,为什么逃课、吸烟、喝酒,和社会闲杂人员纠缠在一起,几天不回家呢?

我慢慢引导家长思考这些问题。妈妈说:“还没和您联系之前,很多家长和老师告诉我,孩子大了要放手,我就彻底放手了。谁知道这一放手,孩子给自己胳膊上做了很大一片的纹身,并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和他爸爸很生气,不知道该如何引导这个孩子?”

妈妈希望把孩子送到封闭式的管教学校来改变孩子。

我也明确的给她说明,教育的本质不是改变孩子,而是如何改变父母?如果家长不能遵循教育的逻辑关系,没有成长意愿度,我也不会辅导。

我告诉家长:“当你和爸爸有了成长意愿度,坚信通过成长可以帮助到孩子时,我一定有办法帮助到您们家庭”。

此刻,我和妈妈针对放手和放纵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沟通,让妈妈明白放手和放纵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出现问题。家长是否帮助孩子建立了责任感、价值感、界限感,规则。如果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品格教育,孩子是很难去对事情有正确的认知。

当我们帮助孩子清晰地分析,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就是给孩子树立规则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主动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我们的父母错误的理解放手时,就会在接纳孩子时就认为接纳是不作为,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对孩子出格或者错误的行为也完全听之任之,这恰好曲解了放手的本意。

家长放手是要遵循孩子的生命状态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路径,用开放、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感受和情绪,而不是放弃管教,放下作为父母的责任。

后果就是,孩子无法从父母的教养中建立正确的规则和边界意识,也很难养成积极的品格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家长一方面全然的接纳孩子的一切;另一方面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正面管教,用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在积极成长的轨道上。

                ——家中随便

                    2023.5.30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