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能力到底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可以培养的呢?为什么人们会存在不同呢?为什么面对同一个挑战,有的人表现出很享受,而有的人则很沮丧呢?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终身成长》里都会给你作出相应的解释。
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时候,给出的-答案也不一样,因此能力也不一样。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伟克认为我们思维模式分成两种,一定是固定的思维型模式,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模式认为智商决定了人们的一切,他们在每时每刻都需要对自己的智力,个性及特征进行证明。他们需要接受评估,包括:我会成功还是失败?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是被接受还是会背拒绝?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成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认为每个人只要有一定的积极性并接受适当的教育,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或贝多芬。也就是说人的才能是可以发展的。
当你是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你会把发生的事情当作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一件事情失败则意味着全盘失败。
这里拿孩子的学习来举例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可能会想:这一次考得太糟糕了,我真是个傻子。从而嗯闷闷不乐。一蹶不振,不敢再次挑战。
但如果是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他会想,我这次为什么没考好呢?哪些地方还应该再加强训练呢?在课堂上还可以做哪些努力,让下一次的考试更好。
同样的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也会对带孩子诸多指责,为什么没考好,怎么那么笨呢,白白给你补了还这么多课,花那么多钱了。
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则可能会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尽了自己很大努力了,这次考的不理想,并不代表以后也会这样,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看看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再改进一些。这样_下次就回更好了。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自己好像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那怎么去改变呢?恭喜你,你在这样想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向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了。而且作者在第1章里就说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的。
紧接着作者在第2章里为我们解析了思维模式改变的意义。让我们重新认识成功的意义,知道学习的结果,不只是智力的证明,更应该是一种能力的拓展,超越各种可能的自我拓展。
如果你去学习一个新技能或者课程,是不是会害怕自己不行,而不去学习呢?这时候你要告诉自己:如果你能力很强,还有必要学习吗?
其实,思维模式改变之后,会意味着失败对于我们的意义也改变了。失败一次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能力,而是说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正确方法而已,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接下来作者又向我们解析了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在商业中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人际关系中思维模式的运用技巧,父母老师与教练怎么利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处理好各种关系。
既然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么有意义,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益处,我们来怎么来让自己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成功呢?
作者告诉我们有4个步骤:
第1步:接受。就是去拥抱你的固定思维模,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固定思维模式,这并不可耻,我们只有先承认它才能去感受,才能在他它出现的时候去改善它。
第2步观察。明确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思维模式,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去深刻的挖掘自己的内心。
比如我自己会在遇到比较权威人物的时候,激发我的固定的形式思维模式,这时候我会想,我什么资源都没有,能力这么差,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他那样的状态呢?
以前没有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会任意让自己的这个思绪去蔓延。但是现在我会去思考,在现有的条件下我能做到哪些,在做的过程中我还可以改善哪些。我相信通过这样持续的锻炼,持续反思,我也可以慢慢让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占主导。
第3步:命名。就是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
当我读到这一小节的时候,我很惊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仔细阅读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抽离出来。用旁观者的心态更容易平复自己的情绪。
第4步:教育。说到这这里,我们已经知道,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了解了自己的固定型模式人格,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什么时候会被激发,接下来就要教育它,和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一起改变,从而逐渐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以上是我对《终身成长》的一些观点的总结,因为我现在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着重看了关于亲子关系的部分。
事实上,不管你是职场精英,还是全职妈妈,不管你是公司高管还是个体业者。都能从书中找到适合自己标签的理论方法和实操技能。
改变自己的固有的固定思维模式,重新定义成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你需要一本《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