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看《亲爱的》,是在看了刘德华和井柏然主演的电影《失孤》的那个晚上。今天陪着老秦又重温了一遍。
这部电影前半段主要讲述的是黄渤痛失爱子,四处寻找无果,后加入万里寻子会,与一群同病相怜的人一起寻亲,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
黄渤饰演的田文军与郝蕾饰演的鲁晓娟离婚了,他们两有一个可爱的三岁儿子田鹏。
影片的一开始田文军教儿子学陕西话,他的前妻反对,让儿子不要学,要说普通话。两个人因为教育理念不同发生不愉快。鲁晓娟开车离去。田文军因为处理自己的网吧事宜,未注意到孩子已经尾随其他一伙小孩离开。之后儿子与小伙伴走散,被人抱走。
影片才开始十分钟,便爆发了戏剧冲突,引出了主题。孩子丢了,田文军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个人寻子生涯。
在这一年里,他在网络上发布消息,四处散发寻子小广告。不但没有得到有用讯息,反而是好几拨人,为了得到赏金而提供假消息,有一次还差点丢了小命。
后来因为前妻的消沉,他带着前妻参加了万里寻子会。那里,一群寻儿无果甚至陷入痴癫的人,大家一起倾诉,一起相互鼓励,一起寻找孩子。
有一次听到被抓的人贩子说,儿子可能被装到麻袋里,憋死了。返程的路上,刚好看到一个在动的麻袋,大家一起正义凛然、大动干戈地去解救麻袋里的孩子,结果发现麻袋里的不过是只猴子。大家燃起的斗志,又很快熄灭了。
又过了两年的寻子生涯,通过一个快递的给的消息,田文军终于找到了儿子,可是这时候自己的儿子已经不认自己了。孩子的养母带着一村村民拿着工具要跟他抢孩子。幸亏警察的即时赶到,才没有酿成悲剧。
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儿子,随地吐痰,说着一口方言。这回轮到田文军跟儿子说,孩子你要说普通话。
影片放到这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02
这部“打拐”题材的电影,拍的很真实。黄渤丑丑的样子,也很符合一个普通父亲的形象。田文军住的地方,也就是普通的街头巷子。
这部片子通过很多细节多方面探讨失孤家庭的痛苦,对孩子缺乏看管地愧疚,求而不得的绝望,甚至是无奈的放弃。
有一个镜头,意味深长。孩子刚丢失后,黄渤从警局出来刚好遇到害他疏忽了儿子的网吧闹事小青年,导演在此给了他的脸部一个较长的特写镜头。那一刻他虽无言,心里却五味杂陈。我想那一刻他是后悔了,后悔当初不应该为贪钱招惹上这群麻烦精,后悔为了他们而忽略了儿子。
当然这部戏探讨失孤这一深刻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夹杂了对社会制度的讽刺。
田文军失子报警,警察因未满24小时而不处理,他和兄弟们追至火车站。与人贩子刚好错过。
张译饰演的富商韩总终于决定放下过去,去计生办办生育证,却被告知,需要孩子的死亡证明。韩总怒了,我孩子没死,我凭啥开死亡证明?员工虽然同情,也只能公事公办,说这是规定。
典型的中国国情呀!
03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3,很多人都在称赞赵薇的演技。赵薇也确是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4个最佳女主角奖。
我也觉得,这部戏,几乎所有演员演技都在线。赵薇为饰演这个农村的人贩子老婆形象,牺牲很大。
但是,我依然觉得这部片子把接下来的时间主要用来阐述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开始探讨收养孩子家庭养儿不得的苦楚,有点心太大,反而削弱了主题了。
导演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开始把重心放在了孩子的养母,赵薇饰演的李红琴身上。李红琴是人贩子的老婆,她不知丈夫的拐卖行为。在养子被亲生父母带走后,她为了争夺养女做出了一系列斗争。影片的主角也从黄渤、郝蕾、张译,变成了赵薇、佟大为。儿童主角也由田鹏/吉刚,变成了他的妹妹吉芳。
这样的做法虽然让整个故事的宽度更广,却让本可以继续挖掘下去的话题浅尝则止,不够深刻。
黄渤的儿子因三年时间的缺失,与原生家庭习惯不同的矛盾冲突,又如何融入新的家庭,这些过程是否艰难,都未能体现。
张译和老婆不再坚守“不找到孩子绝不再生”的理念,决心再生一个的犹豫、挣扎也只是点到即止。
这部片子好不容易把观众的情绪都调动到与失孤家庭同仇敌忾上,确一个转瞬,却要对赵薇饰演的人贩子老婆表达同情,使得很多本应爆发的情感无法直接传递出来,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
前半段深刻讨论的社会问题,一下子被赵薇的个人秀给盖过了。
个人觉得,把赵薇的部分放到第二部,也许更加合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