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班级里有四十四名学生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孩子的智力发展快,接受能力强,有些孩子接受能力慢,学习提升较困难。作为班主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是我的基础工作,根据学生的接受难易程度我进行教学设计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又有引导性鼓励学生学习。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细心观察学生的成长变化,力求让自己这棵树摇动四十四棵树,让自己这朵云推动四十四朵云。
边元同学是班级里有名的老大难学生,从不完成作业,上课溜号严重,字迹潦草,每天的作业不是应付了事草草乱写,就是根本放不写,每每问及原因,他只有一个回答,不会写也不愿意写。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打算从根源入手,在春季学习开学的第二天我便迎着风雪打车来到了边元家里——杨屯村。车到村口寸步难行,我便让车先走了,自己踏着一尺厚的雪走进村子,边元也早早接到我的电话来到路口等我,由于下雪不知道走了多远便来到了一户草瓦结合的房子面前,还未走进房子,屋顶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瓦块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没有询问边元原因,心里也有了一定的猜测,应该是边元家的房子住了两户人家,而且另一户家庭条件比边元家稍好一点。
走进房子,低矮的门框上贴着破损的塑料布,又被主人用其他颜色的塑料布补上了。左右两本各有一个低矮的锅台,用乌漆抹黑来形容绝对不为过。灶台两侧各有一个破旧的木门相对,边元带我走进了右侧的房间。进屋一看满满坐了一屋子人,更有两个人是躺着的状态有说有笑。看我进屋立刻起身做了起来。边元妈妈看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忙对我说:“老师来了,快坐下,家里条件有限,就这样的状况你也看到了。”听着她说话,我环顾了一周,屋子里根本没有像样的家具,连个椅子都没有,火炕对面还有一个小屋,没有门仅仅是一个布帘格挡,在布帘旁边的摆满了白色的塑料袋,看不清装了什么,一个穿着简陋的人坐在上面愣愣的看着我,也不说话只是笑,当边元妈妈看着到了后便介绍说:“这是边元的大哥,聋哑人,炕里坐着的是边元二哥和未婚妻,这位是边元爸爸。”当她介绍道边元爸爸的时候,我看到了边元爸爸古铜色的面颊上有些尴尬的笑容,可能没想到我会顶着大雪去家访吧。同时我注意到边元爸爸的裤子上有一个大大的补丁,在当时已经是2011年,几乎看不到穿着补丁衣裤的人了,可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一家六口人挤在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的屋子里,条件可想而知。谈到边元学习,边元妈妈一筹莫展的说道:“俺家边元,能上的了学已经不容易了,家里三个孩子你看到了,条件真的不好,我和他爸也就这能力,走一步看一步吧。”听着她的话,我内心波澜起伏,这样的家庭我还能要求边元什么呢?于是我对她说:“边元学习我来管,你只负责在家里监督他完成作业,预习和复习就好,不论基础怎么样,我会想办法提高他学习成绩。不走出靠学习走出农村,他也会重复农耕种田的老路,你们辛苦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吗?”听了我的话,边元妈妈的眼角湿润了,她和边元爸爸肩上的压力太大了。有了我的保证,她对边元的信心重新拾起,同时也答应我会认真监督边元学习。
当我离开村子的时候雪依然在下,背后的足迹在漫天的风雪中慢慢淹没。但我说出去的话却牢牢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农村学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通过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这条最快的捷径。边元同学的改变从今天开始。
当新学期第一周我便为他制定了复习计划,很多同学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也没有把边元家庭实际情况和大家说,只是告诉学生们如果边元有问题提出的话,大家一定要帮忙解答,就这样,四年级的他开始复习二年级的乘法运算。从每天一道题都做不对,到一天做对一道题,边元同学经历了两周的时间,基础太差是他的硬伤,当然不能说家庭的原因,只能从他自身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抓起。而边元的妈妈也在每天监督边元完成作业,也仅仅是完成作业,毕竟他和边元爸爸都没上过学。时间累积,光阴匆匆。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边元不仅要复习低段的知识,四年级的课程也要听课做练习,在这方面我每天都给他单独讲解,力求当日事当日毕。虽然自己苦点累点,但终归他的缺点在逐渐克服。每天完成作业,虽然正确的很少,但也在认真完成。虽然作文经常是鸡同鸭讲一大堆废话以及胡编乱造的想象,但也能按时上交。欲速则不达,唯有慢慢改变,方能够让他持之以恒的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反思:当学困生出现的时候,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从学生的学习方面去考虑问题,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分析具体产生的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成长的个体,针对学习能力的不同,接受知识的反馈也是不同,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像边元同学这样的个例,不能仅仅在学校里对其通过吃小灶、鼓励学习的动力,更要从家庭方面进行沟通了解,方能够让其在全方面的关注下成长。家校沟通在这个环节中至关重要。从学习习惯养成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制定结合学生自身调节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提高学习意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不能一步登天,只有每天进步一点点,脚踏实地的进行积累与贮备,方能在提升方面有所进步。同时教师要善于放大学生的进步,日积月累将会给学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