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已读书目,不包含课内书籍。
2018年给自己定下了年读50本书的目标。 3月份正式开始记录自己读过的书。
截止元旦,正好凑了个整,读完20本。
很明显,与年初目标之间隔了再一年半的距离。
我失败了。
但是却也开心。
50本的年度目标或许有些让人觉得大胃口,但也不是毫无依据,胡乱定下的。
原本想来,一年365天,算下来差不多52周。正好,平均下来每周1本左右。
况且,我自己看的书都不是什么需要耗很多心思的大部头,没有诘屈聱牙,也没有晦涩难懂。多是小说。
没成想,还是失败了。
很多浮躁,静不下心来的时刻。也有忙东忙西,却怅然若失的时候。
尽管看起来像借口。好在,收获还是有的。知道了自己更喜欢几本书一起看。喜欢幽默诙谐的笔调。也知道了自己在看到什么样的文字时容易落泪。会因为喜欢作者的一本书跑去看他写的所有作品。
发现自己心烦气躁,胡思乱想时,看书可以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烦躁,看书,平静,不看书,烦躁,看书,平静。
但渐渐地,我似乎也在这样的循环中慢慢找到了一种平衡。知道了怎样的频率最适合自己,让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但这也并不是说烦躁时就一定得看书,可以选择的缓解方式可以有很多。和朋友来一次深度交流,一场短途旅行,长跑或骑行一次对我来说和看书一样,都可以将我从烦闷当中解放出来。
因此,到目前为止,看书于我来说还不算是一种自发的习惯,而更像是一剂良药。每每救我于烦躁不安和胡思乱想。
2018年,我只看了20本书 。 虽然好像不太值得一提,我却有点小雀跃。
想来,这可能与我小时候看课外书少有关。所以,当我现在看了一点点书,能够在不经意间通过一个人物形象猛然联想起另一位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时,我那雀跃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在读到福克纳笔下老年艾米莉脸上的肉堆出来的褶子时,加西亚《爱情️与其他魔鬼》里女主母亲腰上那几个游泳圈倏地就从记忆深处窜了出来。
于是乎,由于这联想,我在课堂上乐得笑出了声。
我想,读书的乐趣并不仅止于此。
见过巴克曼笔下的外婆,才知道原来外婆也可以玩世不恭。永远记得外婆对尼采名句的解读。“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在外婆看来这就是在说“不要踩屎,否则只会弄得到处都是。” 这样教孙女的外婆,我还是头一回看到,但不知不觉间又被这样个性十足的外婆吸引。
正是因为在这一本本不同的书中,我看到了不同的生命可能性和各异的人生轨迹,有机会跟他们一起走过不同的人生历程。
他们或自由不羁,或顾影自怜,或懵懂愚昧。但都毫无疑问地让我更为充实。
2018,我只读了20本书。很遗憾,没有达到预订的目标。
但或许因为有收获,也或许跟以往相比,这一年是有长进的一年。因此每次想起,我这颗心都充溢着雀跃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