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工作
在有一期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主持人孟非感慨地总结说:一个在美国做临终关怀的护士,在她20年的时间里,听到那些弥留之际的人说的最多的最大遗憾是:后悔活着的时候在工作中消耗了太多时间,又后悔陪伴家人的时间又太少了。这样的话语配着音乐在节目中出现,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相信那一刻,很多观众都想提交辞职报告,然后开始规划和家人旅行或者是走进厨房干点什么的。
工作真的是那么无关紧要吗?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人们为什么工作?再或者进一步想想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
事实上,我们一直没有认真地对待过工作。例如,在日常的语言中,人们将上班比喻成当牛做马,而下班才算得上欢乐时光,所以才会特别期待周末以及讨厌加班。例如,在最现实的一层,工作挣钱还房贷还车贷,所以工资的水准以及股权激励计划影响着跳槽。再例如,想到曾经学到的剩余价值和剥削,所以工作就是撞钟罢了。
我们真的可以没有工作吗?既然必须工作,那就还是看看工作带给我们的积极含义吧,毕竟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中渡过的,即使不考虑延迟退休。
先说一个故事:小胡,在他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上过两门课,印象里他具有一个当代大学生的典型特征。没想到大四那年,他投笔从戎。两年后复员后又回到学校。我们在食堂讨论他的论文,看到坐在对面的小胡,已经没有了松松垮垮悠闲随性,完全就是一个军人!部队改变了他,让他用担当褪去了象牙塔的青涩。
从个体层面看,工作中的岗位职责,让一个人的时间充实起来并培养出可以挪移到生活中的职业习惯;工作中的技能知识,让一个人需要不断进步并将所谓的修炼更加具体化;工作中的相互关系,让一个人扩展了人际交往;工作中的物理环境,让一个人实现了领地意识。这么说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工作说明书啊。
从心理层面上看,胜任工作的自信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成就感,伴随工作变化的成长感,参与工作结识的伙伴而产生的归属感和团队感,透过工作给他人和社会带去价值的参与感等等。一句话,工作决定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的幸福感。
工作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越来越不是一种不得不,而是在自由选择的背景下,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伴侣。事实上,人们常说的自我改变,关起门来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通过从事一项工作确实很简单的,例如前面的小胡同学。
那种所谓工作是为了生活的说法或许已经过时,今天也可以说生活是为了工作。其实,现实已经是这样了,为了通勤时间更短,我们选择租住距离工作场所更近的房子不就是很普遍的例子吗?只是我们的理念还停留在传统。
今天,我们还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思考工作的意义。社会中的各类组织通过提供工作机会,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也不仅仅是通过工作让人们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通过工作机会能够展现人们的才能。每个人如果都能够人尽其才,如果都能够得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那么,整个社会也将势必是和谐和幸福的。
去年的一个有关敬业度的调查一度让我很忧虑,《哈佛商业评论》的这个调查显示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水平是非常不理想的。这里,不想进行无谓的分辨。或许,现在是一个好的机会:引导员工深入思考工作的意义,并重新设计有意义的工作,从根本上让人们热爱工作。
善待工作,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