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低着头。他说:“老师,我没有优点,在我爸爸妈妈眼里,我全是缺点,不听话,脾气暴躁。”
那你对自己的评价呢?我说。
“我觉得我不自觉。”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表现是这样的:作业经常忘记写,书写很差,每次考试及格边缘。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从来都做不到。
我问他为什么做不到呢。
他说,不知道,好像从小学的时候,就这样了。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他们对我的学习也没有很关心,都是把我放在补习班里,在补习班里我能勉强完成作业,但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不闻不问。对我行为上的指导比较多,而每当他们批评指责我的时候,我就非常的烦躁。
他还说:“以前玩手机爸爸总是怒骂,然后不玩手机了,我改成打篮球,风雨无阻,我都会到学校的操场上打篮球,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近。但是爸爸又骂我,说我把时间都浪费在打篮球上,没有好好学习,但我想学习我却学不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上图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黑点。
除了黑点,很多人看不到,这还是一张白纸。我们过于在意黑点而忽略了白纸的存在。
小康的爸爸就是这样。他只看到孩子的不足,没有肯定,没有欣赏。在他眼里只有一个黑点,没有白纸。
很多时候,孩子的确不知道怎么学习,尤其从小学阶段开始,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连最基本的书写笔画都是错误的,最开始的学习积极性就已经没有了,而等到了初中,再让孩子去克服困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非常的困难。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亮点,并肯定和鼓励。
他说:“爸爸对我总是指责,所以我很烦躁。”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那天回家写作业,我写到一半,很困,然后我就去睡觉,睡到九点钟,然后我爸爸叫了我一下,但是我还是没有起来。
突然我被狠狠的踹了一脚,接着是爸爸的怒吼声:“你还不起来写作业,你到底想干什么!还读不读书了!”我惊醒过来,非常生气,和他大吵了一架。我觉得爸爸太过分了,为什么要踹我。他说是我不听话。后来我告诉了老师这件事,老师和爸爸沟通过了,爸爸说以后不会这么粗暴,我就觉得我很多性格中暴躁的种子,都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他一暴躁一唠叨我就很生气,我脾气也很差。
这个孩子很真诚,他在日记中会说家里发生的事情,我也会给予引导,教他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毕竟已经是中学生了。父母有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可以指出,也可以和父母探讨。
我也鼓励他,对自己的学习要有规划,光有积极向上的心是不够的,而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我说:“简单来说,你从小学开始没有好好写字,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好好写字,把笔顺笔画都写对,拿一本硬笔书法来好好练字。每天作业及时完成,按时上交。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子?父母在回想的时候更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小康的成长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小时候父母没有时间管学习,在最佳养成习惯时期把孩子扔在了补习班,补习班学生也很多,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指导。补习班只是完成了基本的作业,一旦离开了补习班,孩子的习惯没有养成,弊端就出来了。
孩子出了问题,父母批评指责,只看到缺点。孩子就会越来越差,自暴自弃,而且从父母那里他得不到肯定,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就像小康说:他们对我永远是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我非常不喜欢他们的教育方式。在他们眼里我一无是处。
他内心还是多么沮丧和失望啊!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我们要拿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被肯定,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是被人赏识。”
当然,赏识不是盲目的。看到优点给予表扬和肯定,看到缺点和不足指出并帮助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