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来带领大家一起阅读《认知迭代》这本书的第二章,教大家如何摆脱焦虑。
你是否会经常无意识的想到这些事情:
“我儿子跑出房门冲到了大街上,他会不会出什么意外,真是急死了!”
“老公今天出差还没回来,这大晚上的,他一个人开车会不会有危险啊?”
“女儿说是去同学家了,怎么现在还不回来,打电话也没人接,最近各种犯罪事件频发,会不会……”
道格拉斯·亚当斯曾说过,你无意识下做出的假设,只会让你陷入麻烦和混乱。
其实,事情也许根本没有那么严重,你老是往坏处想的习惯,只是自我惩罚而已,这不仅没有丝毫用处,而且,如果长期处于担忧的状态——即使是非常轻微,不足以构成焦虑障碍的担忧,也会使因心脏病导致死亡的概率增加29%,死于癌症的概率增加21%。这些数据来源于一项对8000人的研究,据分析,人如果经常担忧,死于任何疾病的概率都会增大。
看到这里,你是否还会觉得无所谓?
生活中,焦虑常常困扰着人们,它不仅会束缚你的注意力,还会降低你的冲动控制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还会造成海马体收缩,而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重要区域。
这次我们共读的书《认知迭代》的作者卡罗琳-威廉姆斯,她就经常被焦虑困扰,在她19岁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之后的20年中,她一直都在留意着周围潜在的危险,这使她非常焦虑。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她向认知科学家求助,经过测试,她属于具有悲观倾向的人,容易产生消极偏差。
对此,科学家为她提供了三种选择:
第一,进行认知偏差修正训练。人的大脑有两个回路,一个负责发现危险,另一个则用于发现潜在的回报,以及它们与大脑中相对较新的思考区域的连接程度。大脑向其中一条倾斜,就会造成“认知偏差”。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她的注意力向积极的“回路”转移,而不是消极,在训练中,屏幕上有很多生气的表情,而只有一个微笑的表情,她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选择那个微笑的表情。
第二,对认知偏差的另一种修正。这种方法通过声音的形式,对假想的情景进行描述,她必须暗示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一次次的形成心里习惯,这一习惯就会深深的烙印在脑回路中,以后再次做无意识的假设时,就会自动朝积极的方向思考。
第三,进行工作记忆训练。作者被要求计算复杂的选项,然后对一些照片进行评价,且这些评价要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完成。这项训练旨在让大脑对同一种情况的不同解释进行权衡:事情果真如此糟糕吗?还是我反应过度了?
训练刚开始,作者还一度在怀疑是否有效果,在坚持六个星期之后,结果……的确有所不同:训练前,她有着坚定不移的认知训练偏差,训练后,她的认知偏差向乐观者乔里恩靠拢,并最终超越了她。在之后的焦虑量表测试中,作者还取得了49分的成绩(48意味着完全没有焦虑,分数越低焦虑轻)。
最终,虽然有些事情还是未能改变,比如遇到压力时会不知所措,但是作者变得越来越善于发现那些友善的面孔,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
其实,要想战胜焦虑,关键还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点作者也深有体会。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她有趣的正念冥想体会:不论是开心还是痛苦,越是能体会到身体的变化,就越能意识到她所感受到的一切源于内心的活动。
也就是说,她能感受到的并不是焦虑有多么痛苦,而是焦虑本身,即“我感受到了压力”,而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会让我更好的工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说对了,这跟“心流”的状态是一样的,你感受到了这种情况,而不是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影响,能这样想,你就轻松多了。
这就是冥想的好处,它不会强求你马上把这件事做“对”,而是让你感觉到,“我压力很大,我注意到了”,仅此而已。
人在焦虑时往往都会不知所措:“怎么办?怎么办?”而这仿佛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越这样想,就越容易感到无助和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会像一把烙铁一样,在你的脑回路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抹也抹不掉。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感知它,然后放下它,这就是正念冥想的好处,它能够触及到一些,隐藏在思维之下的神经官能,让你亲自去感受它。
因此,摆脱焦虑,就要学会用正念冥想去和自己的身体对话,感知压力的存在,然后,放下它。
希望对你有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