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施页
1
昨天,家庭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因为听说,表哥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轿车,上的是上海的牌照。七大姑大大姨纷纷感叹,这孩子真有出息,这么快就在大城市站住了脚。
的确,普通本科出身的表哥,短短几年时间,跟朋友合伙开了公司,还赚了不少的钱,真让人拍手叫好。但从平时朋友圈的状态能看出,他真的付出了比常人多很多倍的努力:通宵写策划、一天辗转几座城市、三餐不是泡面就是面包......
表哥毕业之后就去了上海,因亲戚认识某饭店的部门经理,所以表哥顺利考取了饭店的行政岗位。可岗前培训及轮岗锻炼的几个月里,表哥每天都重复着点菜、收钱、端盘子这样的工作。有一天,他说不想要这样生活,于是,辞职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起他的老本行。
这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公司,跟之前工作的大饭店根本没法比。姨妈劝过他很多次,说小公司根基不牢,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饭店好歹是连锁的,再坚持一下,等轮岗结束就可以去到楼上办公室了。
表哥不听,说,不是怕脏怕累,只是不想在这里浑浑噩噩过日子。
最后连外婆都出动了,用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要沉得住气,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人脉也是慢慢扩大的。
表哥摇摇头说,他明白从基层积累经验的重要性,可在饭店的那段时间,他已经清楚的看到他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一群成天吃零食、玩手机、聊天的同事中,除了懒散,他什么都学不到。快速从中脱身,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从一开始,表哥就没有想过要凑合着工作,他说他来上海,不是来混日子的。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几年里,表哥勤奋好学,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身边的同事,他就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看书,还到附近的大学去旁听专业课程。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他的校友,也是他后来的合伙人。
表哥的校友大他几届,平时跟广告公司有业务往来。在跟表哥相处的这段时间里,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
一次偶尔的机会,校友提起想辞职单干,还罗列了很多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他向表哥伸出橄榄枝,说很欣赏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希望可以一起共事。
表哥不是没有心动的,但是他也考虑了很多问题。现在的广告公司慢慢走上正轨,经营规模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说不定很快自己就可以当上经理了;而对于校友提出的咨询公司,表哥是个门外汉,没有一点经验,起步比较困难。
可是没过几天的一件事,让表哥彻底下定了决心。
客户打来电话,说对之前的广告创意不满意,要求他们再次修改。当时表哥所在的部门有4个人,经理出差不在,其他人也都无动于衷。
表哥说,这是客户急着要的,我们赶紧开会讨论一下修改方案。
一片沉默之后,一个同事说:哪有那么急,急得话就不会返工修改了。
另一个同事说:放在经理桌子上吧,等他下午回来再决定。
接着,大家各自追剧、聊天、睡觉,办公室里一片祥和。
第二天,表哥就给他校友打了电话,说同意跟他一起创业,好歹趁年轻要拼一把。
当他跟家人说起自己准备辞职创业的时候,依旧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而表哥还是毅然决然的坚持自己的想法,理由还是之前,那句简单又充满信心的一句:不想这样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不至于此,明明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肯吃苦肯用功的表哥,对于新领域的工作很快就上手了。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上天不会亏待他,自然回赠给他应得的报酬。
2
在最近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摆在罗子君面前的,有两个工作选择:一个是离家近,不用加班,工作环境好的恒隆广场,但是与之前的工作性质差不多,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一个是有统一培训的市场调研公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会很辛苦,还要面对比自己年轻的后来者。
作为前夫,陈俊生不希望罗子君为了一两千块钱过得太辛苦,他认为一个离家近,工作轻松,上下班可以接送孩子的工作才是适合她的,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安排。
可离婚后的罗子君,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找一张长期饭票悠闲的过日子的女人了。以前的她也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工作,内容相似,得心应手。可现在的她早已明白,一切的生活都要靠自己,想要东西都要靠自己去争取。
在决定去市场调研公司锻炼自己的那一刻起,罗子君的生活会开始真正的改变吧。因为她知道:混日子是无法让她和儿子过上更好生活的。
有一个朋友,从大四开始就奔着考公务员去的。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终于第三年被录取了。全家开心不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找到铁饭碗了,终生不愁丢了工作。
没错,铁饭碗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只要你不犯大错,就算你庸庸碌碌,不求上进,做事拖拖拉拉,一辈子干到老也没有会把你辞退。
可两年后,朋友毅然辞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
同事说他傻,家人说他太冲动。
可他却说,才20几岁,我不想要一眼望到老的生活。今天我一杯茶一张报纸过完了,明天、后天依旧是这样。我不是来养老的,我不想这样混日子。
在辞职前,朋友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去处。他考了研,决定再进修三年。
研究生这三年,他当然不用靠父母养着。他把自己考公务员和考研的经历写在网上,文章得到的打赏和跟考生互动交流收到的赞赏,已经足够他平时日常所需。
去年他毕业了,留校当老师,从辅导员做起。
他说,现在很满意自己的工作,带着一群潮气蓬勃的学生,陪他们参加运动会、元旦晚会,跟他们一起上晚自习、进行考前复习,给他们疏导心情、缓解情绪,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很有干劲。
3
其实,身边混日子的人很多,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心安理得的日复一日,他们也曾焦虑过。
在看完一篇励志鸡汤文之后,满腔热血,原地复活。那一瞬间,恨不得赶紧完成自己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
可带着周密的计划,一觉醒来后,第二天又回归了如往常一样机械的生活。看着周围人安逸且闲适的状态,想想还是算了吧。既花时间,又花精力,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到头来也是白费力气。其实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多少人羡慕着,也挺好的。
还有些人打着忙碌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自我安慰中浑水摸鱼。
他们喜欢说:最近真的好忙,很多事情要处理。
但其实,是他们一拖再拖,到了领导交代的最后期限,不得已必须完成。
就像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发自己在凌晨看书的照片一样,可也许他们晚上11点才拿起书本,也许他们玩手机的时间远超过看书。好友纷纷在这条状态下留言,赞叹TA如此用功。看着这些留言,我们忘记了假象,在心里心满意足地点点头。
混日子的当下真的很舒服,不用动脑、不用烦神,时间轻轻松松就过去了。
可到了晚上,一股巨大的空虚感迎面而来,你除了用另一件混日子的事情来掩盖,已经别无他法。
无所事事的代价就是一事无成。总有一天,你会为了蹉跎掉的青春,回首默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