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往哪里引导就决定将来往哪里走!
心理的高度始终影响着行为的高度!
避免给孩子能力设限,他会比你想象得更优秀!
暗示带有一定导向作用。一般说,年龄越低孩子受心理暗示影响程度越高。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受益,消极暗示却让孩子心里受伤,长年累积下来可废掉孩子!
暗示一:因为担心常暗示负面结果
人们都说:“担心是一种诅咒”。不知这点是无知的表现!
如果用“吸引力法则” 来解释这话就是当父母对孩子充满不信任和叨叨负面消极影响,怕孩子闯祸、摔坏东西、吃亏、做不好。父母越是负面提醒孩子心里压力越大,长此以往潜默移化,最后结果就如您所愿,糟糕事接二连三。相反,给予信任并祝福孩子,ta会积极正向轻松面对。就算错了有何关系? 殊不知试错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利!
父母常叨叨的一些“好意” 提醒:
- “杯子拿稳了,不要像上次一样又弄洒了!”
- “你小心啊,千万别弄脏衣服像上次一样。”
- “你看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将来咋办?”
- “算了算了我来弄吧。” (越俎代庖,剥夺孩子成长机会)
还有过度夸大孩子的痛苦:见过一些家长在孩子摔倒时一脸紧张:“小宝太可怜了都怪这地板,是不是很疼啊!” 孩子本可以起身拍拍土接着玩,可大人过度关注暗示下反而娇气起来,哼哼唧唧躺着不起来小题大作。这种脆弱就是大人负面暗示的结果。
暗示二:贴标签 夸大孩子某些性格或习惯
孩子几乎都是从父母言行中认识自己、以后能成为什么样人的。孩子一犯错父母就贴标签:内向,不爱说话,胆小,笨,脾气急,记性差,贪玩,不爱学习,闷葫芦,懒惰......
贴标签就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就在暗示孩子:你天性就是这种人,没得救了。
一位妈妈曾抱怨道:儿子有段时间比较霸道、执拗,不像其他孩子嘴甜。奶奶常说他“性格不好”,甚至有时不依不饶当外人面叨叨。几次之后,儿子变得更沉默更不听劝。这种性格标签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呢?性格或习惯一旦养成改变更难;比起你的盖棺定论,孩子更需要爱和鼓励。
有个朋友自己就较内向,从小受“太内向没出息” 标签影响。他6岁儿子可能随他不活泼,见生人就躲父母背后。他没像其他父母那样逼孩子打招呼,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孩子问候的其他方法如微笑、点头、挥手,还买来一些儿童社交类绘本。
有时会替孩子解围:“孩子第一次来,需要时间适应。” 有时拍拍孩子的头介绍来人给孩子认识,孩子虽然没开口叫人但会害羞地微笑。等人走后就鼓励孩子:这次进步了。经多次积极暗示,如今孩子面对陌生人不再胆怯,甚至主动叫叔叔阿姨。
德国作家西尔维亚·洛肯的《性格拼图》中有句话:“你的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父母更不该锁定孩子,不管早期性格如何,气质各异,只要正确引导孩子都能改进绽放。
暗示三:给孩子能力设限
有位爸爸深信:“男生就比女生更能学理科。” 小学时每次数学没考好爸爸就念叨:“女孩就是理科思维能力差点。” 在此影响下,女儿渐渐失去对理科的兴趣,上高中后偏科严重。有一次女孩对高中班主任说:“女生学不好理科。” 班主任听完十分惊讶:“谁跟你说的?能否学好理科的生理差异很小,我教书这么多年,学得好的女生多着呢!”
直到这时孩子才反应过来,这么多年来她就被暗示“女生学不好理科差不多就行了。” 低年级就轻易放弃了学好理科的努力。这种对孩子能力武断设限还有很多比如:
- 孩子宅不爱运动体力差,孩子上体育课连简单的动作都不愿意认真做;
- 孩子不会讲话,需要上台发言时他就很难鼓起勇气;
- 孩子从小身体虚弱,上学后他常以此为由拒绝参加任何活动.......
这些负面暗示说多了孩子会不自觉接收这信息最终成自我设限,轻易放弃努力。
自我设限变成了孩子成长中最大的阻碍,持续地怀疑和否定自己。
演讲大师韦恩·戴尔畅曾说:“我们能力有限”,这绝对是一个弥天大谎。唯一能限制我们的是相信极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