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斌,九零后双面少年。
据说,小学时代的阿斌就读于城郊小学,成绩还不错,又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男。父母自然寄予厚望,只是没有本地户口,按市里规定,只能升入城郊中学。自然不甘心,大费周章后,交了借读费,入读了L中。
阿斌的表现,也不令人失望。不错的成绩,干净的外表,阳光的个性,一入学便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好感,被选为班干部。不出意料,暖男的形象使他迅速成为少女心中的欧巴,班里的男生多少有些不爽。好在此时的阿斌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时间也就把这些给冲淡了。
第一次和同学出网吧,门口那块“未成年人严禁入内”的牌子,把阿斌吓的心中一颤。面对同行的同学,阿斌还是硬着头皮,装作一副常来的样子走了进去。很快,刚开始的心惊胆颤就被游戏中的如梦似幻取而代之。毫无悬念,阿斌成为了网瘾少年。每天晚上,借口上晚自修课,在网吧里杀个天昏地暗。白天的课堂自然成为补觉的最好时候,成绩也便像玩滑梯一样降了下来。
初三,学校进行了班级优化调整。对于早已视课堂为监狱的阿斌,已经毫无意义。不过,新班主任没打算让他恣意妄为。思想谈话,叫家长。阿斌一概奉行来软吃软、来硬服硬、转头就变的不合作策略。阿斌的两面性格让班主任感觉遇到了真正的敌手。
按时上课,认真听课,放课后及时回家自修。有一天,阿斌真的做到了。本来底子就好,再加上比较聪明,阿斌很快重新回到了优等生的行列。王者归来的阿斌依然是一位暖男,特别是对于林纾更是特别帮助。在班主任对他满怀期望的时候,阿斌选修了艺术。
原来,再一次课间睡眼朦胧的阿斌,被林纾的一个笑容吸引了。在刻意的闲聊中,阿斌得知林纾喜欢会弹吉他的男孩,喜欢听JJ的歌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天之后,阿斌决心朝着艺术的方向去发展。中考渐渐来临,压力渐渐的增大,让阿斌在余下的时间里,没有太多的故事。
中考刚过,阿斌便迫不及待约了林纾吃饭。阿斌:考的怎么样呀?林纾:不知道哎,应该还好。……“对了,你怎么还么有谈恋爱?”“啊!听说初一的时候,有女生喜欢你,你怎么没有谈呢?”“不喜欢他们啦。感觉他们好无聊。你还没有回答我问题。”“嗯……我妈让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还不想早恋。”“哦……”……
发榜了,阿斌果然不负众望,考上了Y校。林纾落榜了,回到L中复读。接下来的日子,阿斌一直抽时间去给林纾辅导。也常常会去书店选一些好的书送给他。再后来,林纾的功课越来越紧,很少能抽出时间见面。在距离中考一百天的时候,阿斌决定在中考前在见林纾最后一面,这一次,阿斌鼓起勇气问了一个句:“你觉得,怎么形容我们现在的关系?””朋友?噢,不。至交吧。”饭后,阿斌将反复录了好多遍的音乐光盘送给了林纾,里面装着阿斌满满的心声。
从那之后一直到中考,阿斌再也没有主动联系林纾。后来,林纾考上了E中。
在整个信息泛滥的高中阶段,阿斌和林纾,却一直保持着信件联系,他说,有些话只能用文字来表达,有些事更适合去期待。
再后来,阿斌考上了大学。一年后,林纾搭上了台湾在大陆招生的首班车,入读了台湾私校FR大学。在北方的寒冷已经袭来的时候,阿斌收到了一封来自彼岸的信:
“……台北的秋天终于到来的,伴随着秋风落叶,也可享受片刻的宁静时光。昨天,去诚品夜读。翻到了你送我的书的正体版。想起了我们从前的点滴,不由得泪由心生。我……我已经不知道我要说些什么了。反正就是现在好想你。……“
再后来,阿斌听说林纾已经和一名台湾同学相爱了,并有入台籍的打算。毕业旅行时,和同学一起去了厦门,在遥望金门时,阿斌想到了林纾,想起了那封没有写完的来信,不由得滴下了一滴五味的泪水。
想想如是,冰莹剔透的冰雪融水,流过了高原、峡谷、森林、草原、平原,却汇聚成了咸咸的海水,是不是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泪水。青春如是,成长的道路跌跌撞撞,或许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是来自于那时的浅薄认知?还是因为当时的没有勇气?好在,青春从来都不曾习惯去违背真心,这样就够了,回头想想便也无憾。
只是,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还没有来得及告别,却也无需说再见了。只是,再也没有遇到过那么一段可以称之为”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