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说了,愤怒是一种理解偏执,或者理解障碍,为什么生气了,你对这事有个偏驳的理解。我们的团队中有人一下子就生气了,我们都觉得这事不值得生气呀,有些人就生气了,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她的理解不对,她的理解偏执了,偏差了,由于这种偏差带来了多余的愤怒,带来了不该有的情绪。我们要站在四个角度去理解事情,我的角度,你的角度,大家的角度,理论的角度,这样才能避免理解偏执。
不想举具体的例子了,太多了,反正该生气了,知道再多还是会生气,总要把心里的那口气呼出来了才行。毕竟生气这件事有时挺复杂的,比如你在乎一个人,他就会有各种的让你生气的理由,他这不该做,那不该说,总之他就是能左右你的情绪,等过了那个时间段就会好了。再比如你讨厌一个人,对一个人有了偏见,她怎么样都让你有意见,你好像就专等着去听人家做不周全的事,然后你就愤怒了。人的生气是跟好恶有关的,人不是机器,理论明白了,实践有差距。人的生气还跟性格有关,有的人生来豁达,凡事往好处想,往阳光处想,实在想不来了,就不想,一笑置之。反之,有的人心眼小,心胸狭窄,心无气量,遇事总往坏处想,把谁都想的不安好心,什么都是针对自己,一想就生气愤怒了。人的情绪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阳光明媚,心情就灿烂,风景优美,心情就愉悦。
总之还是少生气的好,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慢慢来吧,总要都平和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