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主题,强化党员意识。党员不等于党务工作者,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将一切党建工作业务往里装,更应该注重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提高政治素质,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在组织形式上可结合开展党员佩戴党员徽章重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等活动,突出政治仪式感,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分清类别,细化培训课程。根据党员工作情况,将党员进行细致分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分期分批组织党员进党校进行集中轮训,细化每个主体班次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坚持做到一个班次一个培训方案,切实解决“大水漫灌”的教育培训模式,让广大党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中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启迪思想。对机关党员,培训课程侧重于贯彻落实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可设定一些工作场景,随机要求党员现场回答应对的具体措施,强化讲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改变以往的“大灌输”,突出党员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能力。
配清需求,确保培训实效。定期发放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根据研判结果和问卷调查,时刻准确掌握党员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全年培训计划,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参训对象。注重结合实际,聘请本地相关领域经验丰富、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干部、本土人才,结合个人专长为党员授课,既讲好“普通话”,更讲好“本地话”,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既抬头看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又埋头苦干,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大无畏姿态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确保培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