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要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紧跟时代“步伐”,聆听党员“心声”,念好党员教育“三字诀”,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
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基础保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课程设置作为“切入点”,以党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作为“关键点”,推动两点融合,实现“供”与“需”精准衔接。紧盯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组建西夏区党员教育“师资库”,以“组团式”“菜单式”“弹性学制”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从辖区高校教授、大学生中补充兼职师资,在退休党员干部、专家学者 、“土专家”“田秀才”中补充“草根师资”。一方面,开展“组团式”送学,平衡学习教育资源。采取分片包干方式,组织开展送课进基层党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下沉。另一方面,采用“菜单式”选学,搭建立体式教学阵地。把培训“大锅饭”转变为“自助餐”,结合地方实际,设计专题课程,推出“特色菜单”,开展互动式教学,使教育培训“党味”更浓、“趣味”更多、“情味”更真、“回味”更久。
创新方式方法,解决教育难题。时代指引航向,创新造就未来。时代在变,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也须随之而变,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与时俱进、敢为争先,高扬“创新之帆”,才能保持优势、释放活力,推动党员教育事业走向成熟。实行“计划清单+主动学”。制定党员进镇街党校培训计划,线上线下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实行一月一主题、一主题一方案,力求培训内容接地气、真实用。创新讲授方式,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引导党员从“课桌后”走向“讲台前”,变“念文件”为“趣味学”,变支部书记的“独角戏”为广大党员讲的“群英汇”,让广大党员有更多的“参与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的思考应用到工作中去,也把群众工作的思考带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探索分类管理,进行分类施策。党员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工作,想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延伸实干担当,才能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转化为吹糠见米的成果。一是层层抓发展对象教育。结合工作考察和发展对象实际,针对性开展谈话教育,集中分析发展对象思想状况,结合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现场开展党员教育学习,集中开展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培训对象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效。二是重点抓预备党员教育。强化预备党员工作能力,组织域内外学习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党务知识,同时为预备党员发放各类党员教育书籍、开展谈心谈话。三是立体抓流动党员教育。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依托学习强国、宁夏党建网、“西夏先锋”“西夏组工”等平台向流动党员传递学习内容,打造流动党员在线学习阵地,立足地方实际,利用微信群为流动党员“靶向”提供线上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