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乡愁载体 留住乡村根与魂

作者:俞和江

      什么是乡愁载体?乡愁载体是一种乡愁凭借,是承载远离故乡游子产生思乡情节的凭借。乡愁载体既可以是物质文化,如传统民居建筑,也可以是非物质文化,如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乡愁凭借的有机整体。

      我们居住的村庄,少说也有数百年。村路布局、村中民居、祠堂、古井、古戏台、古树群,是村落景观,是物质文化,也是乡愁载体。乡村习俗文化,哪怕是地方小吃技艺,是非物质文化,也是乡愁载体。一碗擂茶,是将乐人的乡愁凭借载体;一碟甜烧卖,是沙县夏茂人的乡愁凭借载体;一盘酒香鸡,是尤溪桂峰村人的乡愁凭借载体……没有载体凭借,乡愁就无所依附。

        就连诗词的乡愁表现,都需要凭借载体。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不直接言愁,也不铺排情愫,只是在寥寥几段形式整饬的诗句中,凭借四个递进的意象载体: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着一个“愁”字就将“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凭借“月光”载体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许多海外华人家里都会有一盆故乡的土。有的说是家乡的土能够治水土不服。但更重要的一点是,用故乡的土表示家乡在我心中。这故乡的土就是许多海外华人的乡愁载体。

      乡愁载体不是过去乡村的所有东西。乡愁载体是区域特色文化符号,颇具特色是其特性。乡愁载体是离乡人心中放不下的惦念,抹不去的春秋。乡愁载体还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更是当今人们休闲旅游时所寻找的特色文化体验。

      因此,合理保护乡愁载体是件科学而艺术之事。要先广泛听取民意,并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综合甄选能够承载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物质文化独特标记,加以保护;要立足于本地资源禀赋,挖掘、打捞包括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加以传承;同时,要对优秀资源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合理保护乡愁载体,就留住了乡村的历史和文脉,根与魂,由此才能更好地唤醒人们的乡思乡情,进而助推游子爱家乡,返家乡,建设家乡;合理保护乡愁载体,就留住了乡村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由此才能展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助力乡村旅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