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别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很文静温柔的,让人感觉很舒服。到现在我只听到两个不一样的评价,完全不是众人眼中样子的我。
一个来自我妈。小时候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特别是对待弟弟,一件小事就能让我歇斯底里。我这里没有用错词,就是情绪异常激动,大声吼叫,每次自己嗓子都会喊哑,眼泪鼻涕跟着一起出来的那样,还经常打我弟。妈每次看到都要责骂一番,于是对我的评价也是:脾气特别怪,跟捅了马蜂窝一样。
另一个是大学室友。她喜欢捏别人的脸,而我总是被捏的对象。我们关系也很好,但每次她来捏脸时我非常抗拒,是生理和心理的抗拒,于是就很恶声恶气的拒绝,也是难以控制的情绪。有几次我也在尝试让自己不要这么抗拒,可当她手过来时我心里就像有一团火要喷发一样,呼吸开始变重,愤怒的情感马上就出来了,我用了很大的意志力才控制住了这股莫名的火。而我也唯独对这位室友经常发脾气,而我脾气来了时是冷脸相待,空气都降到了冰点。于是,我的评价又多了一个:情绪化,脾气不好。
除了这两个人,从小到大,每学期的同学评价无不是安静,大学虽然变得活泼了些,评价也是温暖之类。
小时候的怪脾气到了青春期之后变得沉默了,不再歇斯底里;大学时的情绪化在对待其他人的时候“不治而愈”。
我一直都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有这么极端的情绪出现,还不是日常生活的,是针对某个人才会有的,我试着回想他们曾经是否有令我很不悦的事。
弟弟那时才四五岁,脾气也是非常的差,犟的像一头牛。而我当时才十一二岁,家庭情况不太好,每天自己上课还得接送弟弟,负责他的生活起居。我想,是不是因为这种环境给我的压力太大,没有得到释放,于是对着弟弟发泄了?就类似“踢猫效应”,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只能对更弱小的发泄怨气。但这还是不能解释我为什么会歇斯底里,而且每次我发完脾气之后比我弟没哭,我倒是哭的特别凶。
那位大学室友,平时相处很好,可一旦她有那种行为我就无法控制自己。我把这归结为是我不喜欢亲密接触,可平日里挽手拥抱这种更亲密的行为我并不抵触。我与她也没有发生什么很大的矛盾,只是和她的嘴角之争是最多的,但每次吵完之后还是和好如初,并没有什么膈应,唯独对捏脸难以忍受。
自己学了心理学之后,我脑海里隐隐约约有个猜测: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安全感的缺失造成的?
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伤害,就可能形成什么情绪。
我或许并没有察觉到,小时候的留守生活,和弟弟的“相依为命”导致了我严重的安全感缺失,这些情绪只是一种防御机制。
可我还是不明白,不管是弟弟还是室友的捏脸,并没有对我造成伤害,那我为什么会形成防御机制?我在防御什么?若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我不是应该对弟弟更好,对室友的行为喜爱而不是抗拒吗?
我一直在读心理学的著作,在不断找寻我内心的那个谜底。我坚信一切情绪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情绪都是有源头的,只是早已被忘记了。
我想解开这个谜题,这样的情绪若是一直深埋在心里,或许在往后还会在某个人身上对ta爆发出来,这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很是惭愧自己学习心理学,只能察觉问题却不能找到答案。如果一直找不到答案,还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