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一五岁那年就开始启蒙,学习认字。为郑重其事,再也不能一直叫小名"宽一"了,应该取个学名才是。于是,稍费心机查阅些经典,取名子城,字伯涵。因为“城”和“成”谐音,可见曾家人对他寄予厚望。
曾子城十六岁那年,参加了长沙府举行的童试,结果名列第七。这让曾麟书欣喜不已,与此同时,曾麟书也担心儿子跟随自己读书,会耽误前程,于是和曾玉屏商量,为儿子另请老师。
经多方打听,他们得知衡阳唐氏家塾有个叫汪觉庵的老先生,此人最擅长教八股文。于是道光十年(1830年),十九岁的曾国藩便远赴衡阳,拜在汪觉庵老师门下学习。
他的弟弟聪明,总是的得到老师汪觉庵的夸赞,而曾子城却言语迟钝、背书不过,时常被老师训斥。不但未得到汪觉庵的赏识,反而有更多嘲笑:“你这蠢人,生成一副赶牛屁股相,将来如有出息,我给你背伞!”。
(注:“赶牛屁股相”的意思是,说某人不是放牛的,就是耕地的。)
还有一则说法,只是说的求学地点不同而已。一说衡阳、一说长沙,由于笨拙,不仅老师不待见,连同学都欺负他。虽说地点有异,但受人欺辱一事基本相同。
当时,同舍里有一个叫杨甫瑞的同窗,依仗家里的权势,平时十分骄横,对曾子城百般刁难。
有一次,曾子城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线大声朗读《左传》,读得正专心,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吼道:“曾子城,你把窗户的光都挡住了,我怎么看书呀,还不赶紧挪开!”
还有一次,曾子城的书桌放在窗前,杨甫瑞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进来的,都让你遮着了?赶快挪开!”曾子城也不争论,就照他的话移开了。
晚上,又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白天不念书,夜深还要聒躁人吗?”曾子城于是便低声默诵。
不久,曾子城中了举人,喜报传来时,那人妒忌之至,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就是我的,反叫你这笨蛋夺去了!”一旁的同窗听后也多不服气,就反问杨甫瑞:“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那么安放的吗?怎么能又反过来怪人家呢?”杨甫瑞仍然是无赖的说:“反正如此,才夺去了我的风水。”
这些屈辱,足够说明一个天资不够聪明的人的求学之路,多么的坎坷不平,心里遭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委屈与愤怒(恨)。在当时,苦于弱势无助,虽然对历练坚韧的品格有一定的作用,但伤害却在他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此种下了类似仇恨的种子!
后来,曾子城参加国考高中进士。回来举行谢师宴的时候,曾子城故意带了一把伞去(可见当时那些话对他的伤害多深,也说明那时的年轻人真的是年轻气盛,报复心多强)。当要走的时候,曾子城刚到门口,忽然对老师汪觉俺说:“我的伞忘记带了?”,老师汪觉俺自是个聪明人,立马拦住曾子城,悻悻自道:“大人在此守候,我去拿便是”。
当汪觉庵把伞递给他时,曾子城说:“老师今天终于有机会给我背伞了呀!”,汪觉庵此时想起了他之前说过话,场面顿时极为尴尬。
这些充满恶作剧式的报复,虽是图一时痛快,但也成为其一生中的瑕疵。不仅足足显示出当时的曾子城那种志得意满的浅薄、一种年少轻狂的稚嫩,更体现出那时的曾子城的思想,是多么的不成熟!
恰是这种浅薄,让初入京师的曾子城吃尽了苦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七回 科举之路艰亦难 百折不挠挫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