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理财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货币贬值,货币贬值通常用通货膨胀来衡量,一般我们是用居民消费的价格指数(CPI)衡量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如果这个数字过高,比如说一般到5%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有一点通货膨胀的迹象,如果超过10%,就认为是非常严重了,到百分之十七八的时候,那就基本上叫恶性通货膨胀了。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怎么衡量的。一般来讲,编篡这么一个价格,要涵盖很多的商业和服务。它们一般分为八大类: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其它用品服务等等。
经常有人会说我国的CPI的数据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通货膨胀,我们来看看到底真不真实。
CPI涨在哪里?
你看着这个分类,再想一下,这个数据是怎么采集的,你就会发现有问题了。
第一,中国很大,有14亿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全国各地的情况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想CPI的时候,不能以个别地方的感受为主,要综合全国的情况来看。
比如说,这些年房租确实涨得很快,对不对?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之前像长租公寓这个事儿就闹得沸沸扬扬。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两地的平均房租上涨了20%以上,这个上涨幅度确实是很厉害的。但是,房租的上涨主要是在哪里?那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大中城市,有很多小地方,房租是不涨的,甚至在很多三四线城市,房租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物价高,年轻人压力大,这本来是个全球现象。而且中国由于资源过度集中在大中城市,这个现象就会更严重。同时,在网上活跃的人,大多数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所以,这样的一个样本,就会使我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更加强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多去看单个地区的CPI,光看全国的CPI,有时候你的感受会被别的地方平均掉。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些商品的价格涨速快,而另外一些商品的涨速慢,而CPI反映的是平均价格的变化。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服务类,价格一般是上涨的,因为服务的主要成本是劳动力,劳动力的价格是上涨的。
第二类是租金,主要是房租,大中城市的房租是上涨的,因为人口和产业都在往大中城市聚集,大家都需要住房子,推动租金上涨。
第三类则是工业品,工业品在生活中其实占到很大的比重,但是价格一般并不涨。
举个例子,一辆帕萨特的价格在2010年的时候大概是20万出头,现在帕萨特已经更新换代好几代了,还是20万出头。如果你按照当时那个型号来看,价格已经是下降的了。这是因为,工业的技术不断进步,工艺在提高,成本是下降的。
你自己琢磨一下,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个笨重的像砖头一样的手机是多少钱?应该是3万多块钱。我们家里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其实这些工业品的价格都是在下降的。
第四类就是农产品,农产品是比较特殊的,它的价格波动很大,但是在长期看,它的平均增速并不快。因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很快,而且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增长不快。
所以,综合来看,CPI上涨主要涨在哪里?主要是服务和租金。
我们国家的统计可能是有些误差,是低估了通货膨胀的。比如说医疗教育的价格是受到管制的,所以暗地里隐性的价格上涨是没有充分地反映到统计数字里面的。还有,劳动力市场,像月嫂、保姆行业,这些价格也有可能是统计不准确的,这些要么是源于管制性的扭曲,要么是统计手段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目前来看,是一时无解。
我的整体的理解是,中国的CPI数字,可能会因为服务和租金这一块略有低估,但不会是数量级上的误差。
整体上看,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是控制得非常不错的,这一点真的要赞一下。央行在前十多年的工作,确实很牛。一个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这个水平,非常地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