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
01
生命由静到清,遇事静一些、定一些,我们的人生终会变得明朗和清澈。
前几日随朋友在公园里漫步,花儿暖得发红,懒洋洋睡倒一大片。没有料想到南国的冬日竟是这般的暖和,完全没有严寒肃杀的派头。从北国到南疆,当初被贬桂林的李商隐会有”酒竟不知寒“的感叹,也不足为奇了。
然而我亲爱的朋友,你却无心过问身旁的花花草草,一幅焦头烂额之状,拽着我快步往前,当初还以为前面有不容错过的景色。后来才得知,原来这里下午五点就关门,你要赶在那之前游览完全部的景色。你穿过湖心亭,跑过泥泞小道,风风火火,也慌慌张张。
我在后面提醒你慢一些,别急啊!
生命如水,奔涌而前,在纷杂繁复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变得急躁不安。渐渐的忘了“静”的智慧。
老子《道德经》中说,“孰能浊之以清?静之”。大意就是说怎么能够让杯子中浑浊的水变得澄清呢?
静之,水慢慢安静下来,沉淀下来,自然就清澈透亮。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啊!安静下来,你的生命才会变得清澈,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一句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的身心平静下来,这时你才得以观照最真实的样子。
02
静以至清,清以守心,清静易,守心难!
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过于浮躁、急躁、狂躁,我们每天追赶娱乐新闻,刷朋友圈,我们蜷缩在碎片化的尘埃当中,所有的信息从天南地北浑涌而来,我们似乎都得不到一刻的安宁,有人统计过,如果你关注20个公众号,里面一天推送的内容足足是一本10万字的书。可是当你展开一本厚厚的书,你能够静下心读吗?
在碎片化时代的狂欢中,也渐渐的从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挪到外面的琐碎中去了。
一旦我们失去了植守于内心的静,一切便如浮萍随波逐流。
今天你看到一篇关于自律带来成功的文章,你恍如大彻大悟般,你制订每天的计划,安排满所有的时间。你坚持了几天,累了,这时你又看到另外一篇倡导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文章,你好像又掌握了宇宙真理一般灵台透亮,你撕掉所有的计划,摁掉调好六点起床的闹钟。你尽情地去放飞自我,事后依旧陷入混沌迷茫焦虑。在如此喧嚣和琐碎的时代,我们逐渐忽略了内心的定力、灵魂的成长、精神的健朗。于是我们变得浮躁,变得不安,惶惶终日言不及义。
静以至清,清以守心。
我们不仅要平心静气反观自身,更要守住内心深处的祥和与安宁。那不是一潭死水,也不是随风而逐,随波而流,更不是让你终日“佛系”看破红尘,而是让你在波涛汹涌的生命里依然保有自己的判断与主张,依然能够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这一切都需要你好好沉淀自己,戒骄戒躁。
老子日;“静为躁君”,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相生,但是老子认为,稳重是轻浮的根本,宁静可以主宰躁动。动中亦可以有静的存在,不管你是翩翩起舞、听音乐,只要内心获得祥和平静的状态,那也是一种”静“界,不必拘泥于煮一壶酒、品一茗茶,参禅打坐,心怀静心,自得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