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开始跟着巫娜老师学琴,因为老师一直强调“慢”,我就非常随性的练习着,对于“成果”一直没有在意过。不出差的时候,大致上每天练习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当然也有偷懒不练习的时候)。勾挑是打底的基础,每天都需要单独练习个几轮;学习完轮指,老师说,每天至少要练习5分钟,那就练呗;还有总是不那么放得开的反撮,琢磨着也得来几下……再加上静坐,诵《耳根圆通》等准备环节,其实对于新课内容的练习时间是很有限的。
两周前,我做助教班级的同学,陆续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学习(我目前也在这个阶段)。然后大家开始讨论起来第二阶段学习进度规划的事情。慧慧问我:“你打算怎么练?” 我本来很淡定的说“正常练”。 然而晚上看到慧慧在群里PO的算式,顿时有了紧迫感:
初算了下,按目前的课表内容,第二阶段指法复习600分钟,秋风词1290分钟,阳关三叠4590分钟,一共6480分钟,每天20分钟就已经是11个月了😱,每天40分钟最少也要5个半月,还有酒狂,良宵引和关山月三个重量级曲目。用数据一分析,感觉压力山大,学习任务还是挺重的。大家真是要手挽手一起向前走。
我是4月9号开始学习,其实比同学要早2个月左右。中间因为出差和工作,停了1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两个多月过去了,我还没有完成最开始复习阶段的600分钟…… 我很快意识到:如果缺乏全局意识,在学琴的慢慢长跑上是会很容易懈怠或者停滞的。这其实也是所有的教练Session要做的第一件事:确定目标。目标是什么可以由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也可以有调整,但是是需要有一个靶心的。
我很快决定:每天练习1小时,这样一个月内完成《秋风辞》的学习(复习),接下来再画3个月来学习《阳关三叠》。
追逐进度的第一周还算ok 。然后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练习的时候开始心浮气躁,没有状态。曲调音韵之间也是断的,练琴的时间开始变得难熬起来。 连着两天在只练习了30分钟之后,我决定停下来看看有什么不对劲。
“我有压力!”这是我的直观感受。这种压力来自于我看到所指导的班上的同学的状态——大家如此精进,不断开新课,进度很快就已经或者快要超过我。同侪压力我可以无所谓,比同学进度落后这件事情我脸皮厚得可以无动于衷;但是身为助教的身份,学习进度比同学慢这点却让我汗颜,也会担心无法很好地指导大家。这种压力让我忽略了我之前练习的准备和调节环节,然而欲速则不达。
既然不属于能很快切换和调整状态的人,我还是要按照我自己的特点来学习。就算进度会不够快,会担心指导的难度,但既然是学习,就要够扎实。“弹的每一个音都要算数”,如果不能尽可能地用心,那么其实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传统的教学,一首曲目的传授、学习和打磨其实是以年为单位计数。所以一年5首曲子,其实真是很快很快了。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这么调整后,觉得暂时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既知道要去的方向,亦有悠然自得的步调。昨晚又恢复了1个小时也觉得很轻快的练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