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火》
强烈推荐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地火》,网上就能搜到,虽然也可以通过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刘慈欣短篇小说集《2018》来支持他,但是现在市场上盗版书盛行,也许反倒不如上网搜一下来得简单明了了。
这篇小说的背景是山西煤矿的矿区,能看出糅合了刘慈欣本人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才能写得那样真情实意。长篇小说《三体》、《流浪地球》固然都是经典,但长篇难免百密一疏,短篇则便于精益求精,《地火》和《镜子》是我认为大刘的作品里最直击人心的两部短篇,是我模仿也无从落笔的佳作。
《地火》曾经引起我的一些困惑:会不会写作就是需要经验和天赋的?或许我无论怎样勤奋练习(事实上我还没有)都无法在出版史上留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个时候我一个江西作协的同学给了我很有效的安慰(这是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天知道他为什么加入的是江西作协),他告诉我也许大刘在落笔前写下了无数废稿,也许大刘的成功与机遇有关。虽然我继续写作下去确实有可能仍然无所成就,但显然如果我不写下去,那些可能的机遇和成功就和我完全无关了。
看来我也是会被简单的安慰感动的人。
2.《火矛》
我今天英语课上凭手机久违地写了篇短篇,短到什么都说不清的程度,也许连小说都算不上。背景和灵感直接取材自《辐射》系列,甚至连全篇线索火矛本身都只是《辐射4》中火焰刀的魔改版而已。所以说虽然写得很顺,也没法完全称之为原创,更何况它可能还写得并不很好。
试着向君子狂狗问意见来着,但对方的回答是晚上有时间再看,并且认为这篇比以前有进步(估计它是拿小说和提纲作对比了)。可能我那种只要浏览一遍就能很快得出大概评价,看两眼就能提出修改意见的能力还算是种挺不错的本领(并不,就仅仅是草率而已)。
3.女王
突然想到假期里和女王每天晚上疯到四五点的经历,以及那种行为的终结:女王身体扛不住了主动“投降”。也许我那时候就应该得出结论来着,但是现在得出这条结论应该也不算晚:女王平日里乖巧可爱轻松妥协的行为的另一面,是当她认为事态足够严重时便会有理有据礼貌客气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当她这么做的时候事情可能已经相当严重了。也许她根本就不会吵架或是指责,她只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和陛下相处意外地需要察言观色的本领呢。不过这一点我也很喜欢。
4.对比
陛下那边经常传来关于我校数学系大一同学们的情况,就像我也经常把软件这边的情况传给她一样。相比起软件这边大家或者废柴或者做着自己的事情,数学那边意外地大家都在勤奋努力地学习着,努力程度远超我印象中自己大一下的情况。
我有这么几条原因的猜测:
(1)、专业不同导致数学那边考研压力大,学习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2)、数学系录取分相比我们更高,也许高中就更能学习的大家大学也更爱学习;
(3)、学风问题,一个学院的学风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就业压力等客观环境,还有机缘巧合于大家相遇之初就定下的基调,这个基调在定下之后再想扭转是十分困难的;
我不承认第三条,那个原因就是在推卸思考的责任,把一切都归于偶然性。第二条和第一条都有可能,我倾向于第二条,因为女王的思路里显然不包含那么长远又现实的考量,至少她表现出来的努力更像是因为习惯和环境而不是因为情况需要。
我不知道应该羡慕还是厌恶那种环境,在一个奋发向上的群体当中想必即使懒散如我也会考得好一些;但反过来说,我也不想被学校夺走我的自由时间,即使其中的大部分时间被我浪费掉了,但其中也有一些时间被我拿来做个性化的努力了,我不认为这些努力毫无价值。不管怎么说,我感觉女王很适应她的环境,她喜欢就好。
5.火雨
繁盛的树叶层层叠叠,将本就黯淡的月光也遮蔽得无影无踪。但再密的枝叶也遮蔽不了天色正在逐渐变得明艳的事实:那是远方的火光正逐步逼近。燃烧叶片的余烬纷纷然落下,像一阵火雨。还未起火的大树不知道是在向往还是恐惧着火光,只有一阵风声袭来,传来树叶摩擦的沙沙声,作为枝叶燃烧的噼啪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