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暖洋洋的午后,惬意得捧着一本书,斜倚在阳台的沙发上。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所著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人类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就是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内心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被测量的。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很笨,另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笨的人总是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已被定型,从不去改变、去学习、去努力。而觉得自己聪明的人,总是不能忍受,自己一丁点儿的失败和被质疑。尤其那些被认定为天才的人,更是不能经历失败,否则就会一蹶不振。
那么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呢?与其相反,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就不会被定义,或去被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认为能力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学习,越努力,能力就越强。遇到困难时,不轻易低头,越挫越勇。他们会不断地鼓励自己,并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努力或者改变学习技巧,提升目前的能力。这些人往往比那些天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而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从小到大,我们都会被贴上聪明或笨蛋的标签,用各种各样的测试来考察我们的能力。但令我们悲哀的是,我们从来就不知道,一旦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标签中,我们就很难成长,很难实现自我突破。
02
这让我突然想起的一段经历。惶恐间明白过来。原来固定型思维模式操控了儿子的中考。
去年儿子中考,临近考前的一两个月,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一直在班级的中等徘徊,班主任老师找到他,极其耐心地说:"其实你很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不够用功,如果你能像班上的某某同学一样,天天努力,可能考得比他还要好,可惜了你的脑袋瓜了。"老师也给家长打电话说:"其实这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好好学,家长一定要配合。"当时我们也是感动的不行,用这句话,一直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跟班主任谈话后的几天里,看得出儿子有点受宠若惊,喜出望外,也着实认真了几天,好景不长,劝他好好学习的时候,他总会说:"没事,我脑袋瓜好使,临时抱佛脚也能考的不错。"就这样,儿子带着心里一丝丝的得意,潇洒地晃过了两个月,参加完了中考。
一想到这段经历,才醒悟"人很聪明,脑袋瓜好使,就是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害人的一句话。
03
读了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才明白,被夸赞聪明,其实是在我们的固有观念里,形成了错误的想法。聪明的人,尤其是天才,是不需要努力的,那些努力的人就容易被认为是不够聪明。
尽管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但内心深处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混乱逻辑。一旦我们努力了,就有可能否定了,自己是聪明人的定义;另外有一种更可怕的逻辑是,如果我们努力了,但成绩仍然超不过某人,那么就证明我其实不如某人聪明。
不信,你仔细观察一下,有过这样评价的孩子,无不例外,全是偷偷窃喜的,内心是挺开心的,因为他们的聪明,和高智商得到了肯定,心中就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那么他们还会借助他所谓的聪明脑袋瓜,好好学习吗?
当然不会,即使真的失败了。他们也会把没有那么努力,当作没有考好的借口。放弃努力,选择了原来那种不怎么努力的状态,结果耽误了自己的同时,再也不会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
"聪明"和"笨蛋"是对中学生最简单,最省事,最省心的划分,却毫无意义,甚至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我相信,像我这样被固定型思维模式,禁锢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沾沾自喜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这句话:"你很聪明,脑袋瓜好使,就是不好好学。"都请不要再向任何一个孩子说了。
真正分数上的差别,本质上是学习习惯的差别,与聪明与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一个不恰当的夸赞,就能使我们孩子形成了固定型的思维模式。甚至是成年人。
好在,通过读书,让我们知道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改变的。把不好的思想模式转换成好的模式,努力进取,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