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之前,先看一条新闻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心中一颤!
这个学期以来,分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四年级,也就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有很多家长开始尝试让孩子住校,有一些成功,有一些失败,甚至出现刚才那样的例子。
当然,住校失败的不止一例,于是,我便跟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经过了解之后,我发现四年级不能成功住校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家长尤其是妈妈的依赖特别严重,包括在家里仍然跟父母睡在一起,甚至只跟妈妈睡在一起,让爸爸单独出去睡。
知道这些之后,我逐渐明白了孩子不能住校的原因。
首先想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是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发展,二是不利于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
试想,本来陪在身边的枕边人本应该是人生的另一半,现在却被一个孩子给抢断,另一半能觉得舒服吗?这个是另一个话题,且不深思。单说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有节奏的,从小时候断奶,分床,分房,上幼儿园,上小学,住校,都是孩子成长的一次历练,都有相应的节奏在,那么,孩子从跟父母一起睡到能够住校的节奏是什么呢?
1.父母同睡
2.分被不分床
3.分床不分房
4.分房不关门
5.关门自己睡
6.独立住校,有自己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要想让孩子能够住校,首先要让孩子能够跟父母分房间去睡。关于这个分房的问题,专家有一些建议:
新生儿时建议和父母同睡
新生儿由于刚刚出生,一般都是需要母婴同室的,因为刚刚出生的胎儿是需要按需哺乳的,而且睡姿最好是侧卧,防止窒息。所以新生儿需要在父母的严格关注下才能健康的成长,是需要及时观察的。但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在给孩子夜间喂奶时,一定不要自己先睡着,以免造成孩子窒息。
1岁左右仍需和父母同睡
这时的孩子在睡觉时,已经有了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姿势。半夜乱踢被子、哭闹惊醒也是常事。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就可以及时的给孩子盖被子、给孩子安慰。这样也会减少夜间父母为了照顾孩子而起夜的次数。专家认为,孩子太小时跟父母分房睡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
2-3岁可以适当尝试让孩子独睡——分床不分房
2-3岁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时期,安排孩子独睡,对于培养孩子心理上的独立感很有好处。这种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因此,妈妈可以从这个阶段起试着让孩子自己睡觉,但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的小床放在大床旁边,不要马上与孩子分房,毕竟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有些孩子睡到一半会爬回大床,还有的孩子睡一段时间小床又会要求与妈妈一起睡,这都是正常的,妈妈不要强迫孩子立刻改变。
3-5岁最好让孩子独睡——分房
专家建议孩子3岁以后可以考虑分房睡,5岁左右分房最适合,如果上小学以后还没有跟父母分房睡,就有些晚了。
为什么说5岁左右分房睡最适合呢?因为4-6岁是性蕾期,孩子在5岁左右,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这成为确立自身性别认同(即确认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基础。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与孩子分开睡,可以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睡一起是天经地义的,大人也需要有独处的空间,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经历。
学龄后还未分房睡影响身心发展,尤其男孩
到了学龄期还没有分床、分房的孩子往往问题很多,女孩独立性差,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男孩就更严重,跟女性长期黏在一起的男孩子往往恋母心态严重,性格敏感、患得患失、纠结焦虑。随着年龄增长如果什么事都是“我先问问我妈”甚至会延续到这个男孩子以后的婚姻里。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再次回归对性的关注,并产生性冲动。这阶段的分房会比较困难,因为往往这样的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最影响孩子的不一定是分房本身,而是家庭关系模式。母亲没有和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就把孩子当成灵魂伴侣,给孩子全部的爱。孩子长大后,感到配偶不像妈妈那么好,所以很失落,又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下一代长大了,再次寻找像父母一样爱自己的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当然,以上的年龄只是一个大致参考,让孩子独立睡觉的标准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如果孩子独立性高,能够接受和父母分开的事实,一个人也能安心睡觉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分开睡了。
这是孩子能够达到住校这一目的的正常节奏,有很多孩子在节奏之外,仍然不能达到,多半是因为父母的焦虑,大部分妈妈对“分床睡”的顾虑有以下3条:
“没办法,孩子跟我睡惯了,一下子分床睡不可能做到啊。”
“顺其自然吧,我小时候也是到小学那一年才开始逐渐分床睡的,而且中间会反反复复。”
“不放心孩子分床睡啊,他要是踢被子或者半夜醒了怎么办”
如何顺利摆脱孩子的分床焦虑,以下这些方法你不妨参考一下:
1、循序渐进
对于哭闹不想分房睡的孩子,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这里我们可以分为4个步骤,来完成分房睡这个过程。
第一步 分被,不分床:准备漂亮的小被子,鼓励孩子盖自己的被子,让孩子走出分开睡的第一步。
第二步 分床,不分房:在爸妈的大床旁,给孩子安排一张小床。
第三步 分房,不关门:让孩子知道,即使不和爸妈在一个房间睡,妈妈也随时听到你的声音。
第四步 分房,独立睡:天冷了,告诉孩子是不是关门睡更好,即使关着门,你喊妈妈,妈妈也是能够听见的。
温馨提示:这个过程中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就是要一直保持自己的房门处于打开的状态,让孩子知道,即使大家在不同的房间,也依然在一起。他随时可以过来找爸爸妈妈,这样等孩子再大一点,他就会要求自己的私密空间。
不是分房本身给孩子焦虑,而是父母的态度、做法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爱与支持。孩子没有心理准备,就贸然分房,就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抗拒和恐惧。
2、举办分房仪式
当孩子同意分房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办一个分房仪式,这个仪式就好像独立日,告诉他长大了要有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地盘,他是自己的世界的国王了,国王要回自己的城堡里睡觉。
3、营造熟悉的睡眠环境
一下子让孩子到新的房间单独睡觉,可能会让他们因为陌生而感到不安,妈妈可以将孩子平时玩的玩具布置在房间内,铺上孩子平时用的被褥,有熟悉物品的陪伴可消除孤独感,更利于孩子入睡。
4、父母睡前的陪伴
父母睡觉前,最好在孩子房间陪伴,给孩子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说说悄悄话,让孩子感觉即使分房了,爸妈还是那个疼爱自己的爸妈,自己还是那个被爱着的孩子,更利于他们接受跟父母分开睡的事实。千万不能因为希望孩子尽快独立而强迫他独立睡或关灯睡,这样容易适得其反,更无法与孩子分房。
5、事先约定
对于分房睡,妈妈可以提前与孩子做个约定,比如孩子生病、难过的时候,可以回来跟妈妈一起睡,平时都要遵守这个规矩,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犯规,否则如果妈妈由于心软屡屡犯规,会导致越分越不能分的后果。
对于坚决不愿分房睡的孩子,也不要强逼,家长要多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孩子可接受的办法,例如,可以通过奖励的办法诱导孩子分房睡,如果成功了,第二天,应对孩子的勇敢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通常在一周后,孩子就很乐意自己一个人睡了,并且从此大多不愿意再跟父母睡。
理论上,分床越早越容易,越晚越难。如果已经错过早期分床的好时机,那最迟要在孩子3~6岁时完成从分床到分房。
“宝宝,你已经是个很棒的大孩子,可以自己睡觉了!”
“洗脑”很重要,并且你是在陈述事实,不是在跟他商量行或者不行。
然后,通过读绘本或讲故事,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床上睡觉。就像爸爸妈妈有自己的房间一样,他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房间做喜欢的事,在自己的小床上舒舒服服地睡觉。你得让他觉得有自己的房间和床是件特了不起的事,当孩子对一件事产生期待,后面的一切都会容易得多。
培养孩子对自己房间的感情
很多孩子不想自己睡觉,是因为怕黑。在布置儿童房时,多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元素,如果他对房间的每个角落都熟悉,恐惧感会大大减小——他越爱这个房间,就越容易留在这里睡觉。
每天都要有一个仪式,建立仪式感
洗漱,换上睡衣,讲睡前故事,来一个晚安吻,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晚安拥抱,最后关灯睡觉……你可以建立这样一套睡前仪式,使睡觉这件事成为一种程序。一旦进入这个程序,孩子就知道他要自己睡觉了。
发挥演技
新鲜劲儿过去后,孩子通常都会试图回到大床上来。爸爸妈妈可以假装不乐意:“哎呦,实在太挤啦!”“你压到我啦!”“哎呦,我会把你挤下去的!”当孩子发现大床不如自己的床安全舒适,并且自己并不是“那么受欢迎”,很可能会跑回小床上去。
确保温柔地坚持
无论分床还是分房,一定会有孩子半夜跑回来的情况。他们会哭闹、耍赖,竭尽所能留在妈妈身边。妈妈要做好面对这一切的准备,在安抚中把他抱回去,一次又一次。可以在他的小床边多陪他一会儿,温柔地坚持,直到孩子能够适应自己睡觉。
千万不要抱着“试一下吧”的想法,孩子一哭闹你就妥协,这种反复,只会强化孩子内心的担忧,影响孩子安全感的构建。
虽然文章前面已给出了科学的分床睡年龄,但是爸妈也不能强逼,毕竟分床睡也要考虑孩子心理年龄、胆量、独立性、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家庭具体环境等因素。要知道,父母的太过“狠心”可能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和信任危机,从而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天底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为了让孩子成长,先让我们自己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已经大了,忽略实际年龄,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分房睡的节奏,一步一步来,步步为营,步步为赢。终将赢得孩子的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