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谄:低三下四的讨好,巴结,奉承。骄:骄横。何如:是如何、怎么样的意思。
未若:不如、比不上。乐道:有版本是“贫而乐”,但按照与下文“富而好礼”的对称原则,这里选择“贫而乐道”。道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精神操守,前文已经多次讲过;乐道,就是乐于坚守儒家所倡导的精神操守。安贫乐道就是这意思。
好(hào)礼:喜爱礼仪。
这段话的大义历来解释基本没有什么,主要集中在“贫”和“富”说的是两种人还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两种人还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不过是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并不会影响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精髓。这里我选取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意思如下:
子贡问道:“一个人贫穷时不会低三下四的讨好别人,富贵后不会骄横无理对待别人,这样的人怎么样?”夫子回答说:“这样的人做的已经可以了。但是不如在贫穷时坚守儒家精神操守、富贵后喜好周代所传承礼仪。”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这首诗是赞美卫武公的,如切如磋前面一句是“有匪君子”。切磋琢磨是古代加工精美艺术品(象牙,骨器,玉器,石器)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和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结合这首诗和孔子的说法,我采取是精益求精的意思。
赐:子贡的名字,子贡姓端木,名赐。
其斯之谓与:其,代指前面说的一大段;斯,指诗经里的这两句;之谓,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的句子应是“其谓斯之”;与,同“欤”,表示疑问。
理解了这里的“其斯之谓”,就能理解孔子下面说的话,我把这句话详细解释一下。
子贡说的“贫”的状态是“无谄”,而孔子说的状态是“乐道”,“无谄”的境界是不如“乐道”,同样“富”的“无骄”境界不如“好礼”,由“无谄”境界到“乐道”境界、“无骄”境界到“好礼”境界这样的精进,子贡就想到了这与“切磋琢磨”一件精美的玉器相类似,便说出了这句话。
理解了上面我所说的,那接下来两人的对话就简单易懂了:
子贡又说:“《诗》上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句子,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状态吧?”孔子说:“赐啊,我现在可以和你谈《诗》了。你已经具备了从我所讲的内容中领悟到我接下来要讲的意思。”
无论哪个行业,无论那个领域,无论什么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保持一颗虚怀若谷的心,坚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就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人生起起伏伏很正常,今天贫,明天可能富,今天富,明天也可能变贫。但物质上的富有或贫穷都不应改变精神上的追求,因为精神上的财富是永远不会被别人剥夺的,也只会愈琢磨愚完美,愚琢磨愈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