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平淡无奇甚至趋于颓废的一天,古话“饱暖思淫欲”在今天同样适用,只不过换成了“闲暇思淫欲”。那么今天就来谈一谈有关“恋爱”的话题吧。
虽然没有强烈的自我认知过,但从亲朋好友的话语中,知道自己大概长的还算不赖,虽没有明星般耀眼的妖娆艳丽,但自带一种清秀之美,每当被问及是否谈过恋爱的话题时,我都只能尴尬的笑笑。如果说,“直到毕业都没有谈过恋爱”,在如今这个时代,恐怕是没有多少人相信的。但是,对于恋爱,准确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
大学,在中国,是我所知恋爱最肆无忌惮的地方,也是恋爱相对纯粹的地方。四年结束,除了我以外寝室的三个人都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我羡慕她们,四年里的酸甜苦辣有人分享,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对于我而言,我更羡慕的是她们一日三餐吃饭都有人陪伴。独自一人上食堂的次数多了,渐渐变得疑神疑鬼,仿佛我所熟悉的每一位窗口打饭员都认识我了一般。但其实,那只是一种“自以为是”:就像你喜欢一个人,总会认为对方也喜欢你一样。你以为你已经记住了她们每一个人,但对于她们而言,也许从来就没有注意过你。但是,倘使找一位饭友当男友可以摆脱这种自以为是的“尴尬”,那我宁愿继续忍受那些“假想”的异样眼光。我心中的爱人,不应当只是被用于摆脱“孤独恐惧”的存在。
又或许是读书在外地的缘故,每每想到毕业后那不可知的未来,再想恋爱的心总能迅速镇静下来。拿结婚来说,普遍认为在这方面拥有太多经验可不是好事。但人们对于恋爱的仿佛要纵容许多,甚至认为,恋爱次数越多,越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可是什么样的算恋爱呢?如果真的喜欢到骨子里(不好意思,言情小说煽情模式来了),哪还有力气多爱几次呢?注定会无疾而终的爱情,没有开始的必要。
参加工作后,圈子小了,再加上到了世俗眼光中“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我们这一批“90”大军迈入了“相亲”的行列。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冬天已然结束,我甚至笃定道:自己终于可以大胆恋爱。但在三四次相亲后,我发现,由微信开启的“交友”,到聊天,到吃饭,到最后就没有下文的相亲模式对于恋爱似乎也派不上用场。我曾喜欢过不少人,我甚至觉得这种轻而易举的喜欢让自己变得十分不忠于爱情,换句话说“花心?”。有人曾在你走路时将你护在安全的一侧;有人英俊帅气又有才华及修长的手指;有人曾很真实的将自己展现给你;有人曾像你的亲人一样希望你打扮的漂漂亮亮.........一切都那样像小说里的情节(难道是中毒太深了?)发生,那一瞬间足够你喜欢上他整个人,准确的说是那一瞬的感觉。都说每个人心里“魔鬼”与“天使”并存,那一瞬我看见的是天使,但我心里的“魔鬼”却让我不敢亵渎神灵。
所以,恋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大概是在恰当的时候,在由身到心都能够相互坦诚以后,依然喜欢对方吧。真正的恋爱应当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