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土地流转加速,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截止到2017年11月,我国承包耕地13.6亿亩,确权面积11.1亿亩,流转耕地4.7亿亩,流转比例达到34.7%。随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全面落实,未来的农村土地流转也将有序推进。有专家估计将来典型农场(基地)规模将在50亩-200亩左右,东北地区会更大一些,规模将达到1000-2000亩。
耕地属性及其所占面积比例:
土地的经过流转之后,出现的集中化,标准化,季度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
由于我国自然地理因素及历史人文原因的制约,2020年的中国农业依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户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难以开展机械化、工业化农业,近几年陆续发展起来的智慧农业更是无从下手。
但目前高企的土地流转价格,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率,农业的工业化进程至今较为缓慢,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2019年数据:63%),农村人口的减少,年青一代的农村人群基本转化为非农人群,可以期待在未来十年内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集中,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大大的加速。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
目前,农业领域已经涌现出了很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金正大推出的金丰公社、中化集团提出的MAP(现代农业平台)、河南的甲加由、刘石创立的土地托管组织美来众联,以及各地的中小型机构等。
做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前提是,社会化服务组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以“社会化服务”之名,行“卖农资赚差价”之实,一定要帮农业生产者补短板,切实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痛点。社会化服务,卑之无甚高论,凡是宣称自己模式多么牛、多么具有创新性的公司,要么是无知者无畏,要么是忽悠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