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子之间的朴素冲突》

父子之间的朴素冲突

◎雁城雪


“每一个男孩,都必须打败自己的父亲,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这句话是谁说的我已无从考证,但它却像真理一样映照在我的人生里。

记得小时候,父亲脾气特别暴躁,稍不如意就辱骂母亲甚至对母亲拳脚相加,我和哥哥在为母亲打抱不平的同时也痛恨自己怎么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在家暴之下,我们母子三人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这个原因,我过早地走向社会,哥哥离家更早。后来,我读到了哥哥写给母亲148页纸的长信——《与你同步,与命运抗争——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信中把我们成长的辛酸描写得淋漓尽致。这封长信数次让我泪流满面。现在重读,也许是视野开阔的原因,这封长信看不到多少文学性,只是那种辛酸却是真切地存在,足以让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黯然失色。

我和父亲的第一次正面冲突是发生在我14岁那年。一次午饭过后,父亲又在辱骂母亲了。那次午饭,父亲还砸坏了几个碗。正在做作业的我气愤不过跟父亲顶了几句嘴,父亲跑来打我,我没命地逃。正在洗碗的母亲吓坏了,赶紧跑出来拉父亲。父亲没追上我,就回头痛打母亲。我看到父亲打母亲去了,就心急火燎地抄上一根手腕粗的棍子对着父亲的后背狠狠地砸了下去。作为人子,打了父亲本是罪大恶极,然而时至今日我都没有些许的忏悔之意。这一切源于父亲太过分。那一次冲突,导致了母亲离家出走,而我则寄居在爷爷奶奶家里。也因为那一次冲突,父亲变了很多,可能他知道我在逐渐成长,暴力已经行不通了。

2008年,饱受折磨的母亲去世了,再也没有人给父亲洗衣做饭,他嘴里逞强几年后终于后悔了。自此,父亲的性格改变了很多。

只是我与父亲的冲突依然存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和他的冲突不断发生。比如我要退伍,他非要逼我留队,后来我还是毅然而然地退伍了。他一直埋怨我不该退伍,让我特别无奈。比如他不让我经商,我还是一脚踏了进去,后来我失败了,他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说事,常常让我面子挂不住。

都说天下的父亲未完成的理想都喜欢寄托在儿子身上。我的父亲无疑是这样的人。他搞了一辈子建筑,一直想做包工头,可是未能如愿,他就把这个理想寄托在我们兄弟身上。哥哥在建筑方面毫无疑问是有发展潜力的,他泥、木、铁,学什么像什么,而我却不是那么回事。我很讨厌搞建筑,当然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建筑工人,相反,我很尊重他们。因为这件事,我和父亲又发生了数次冲突,我没有搞建筑的天赋,我知道做这一行我是没有任何发展潜力的。为此,父亲不断讥讽我,说我不搞建筑就没有出息,以后哥哥当包工头有钱了,我别找他借钱用。如果换成以前,我会奋起还击,现在我用沉默对抗。

其实我知道,父亲也是为我好,对于农村青年来说,留在部队是光荣的。既然退伍了,搞建筑,当包工头也是农村青年发家致富的好门路。父亲希望我们兄弟成为有钱人,成为村里的佼佼者。

韶华易逝,父亲逐渐老去,反之,我们兄弟却不断长大。父亲的脾气更好了,我们之间的冲突也少了很多。我想,父子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朴素的冲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包含了父亲的爱。


原载《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21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在文章之前:把自己的痛苦写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几乎是一边流泪一边码字的。但是我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并不是获取...
    将晓_Sunrise阅读 38,870评论 47 65
  • 村子里的包工头甘肃是中国的几何中心,河西走廊是中国的版图中心,河里走廊里的山丹军马场以及和她遥望的冷龙岭,那是祁连...
    丹山人阅读 4,282评论 0 4
  • 一九七七年,女孩和男孩是高中同学。自由恋爱,那个年代城市知青下放农村。女孩和男孩同知青们一起搞文艺晚会。在公社每个...
    吉英子阅读 1,709评论 0 0
  • 二十多年前交小满、新麦登场时节,困基村的秉贵家一连出了两件大喜事:一是他家场院里断断续续打了三年的井终于嘟嘟地冒甜...
    小样说故事阅读 1,098评论 0 6
  • 《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3月,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先生的百万长篇小说,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
    Lisa_829e阅读 4,25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