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我的爸爸是一名民办教师。我感觉每次和爸爸一起出门,方圆几里地,没有不认识他的。一路走去,都是含笑给他打招呼的人,每个人似乎都对他千恩万谢。等到我上学了,我就能每天听到学哥学姐夸奖爸爸的课讲的多好,感受到学哥学姐有多敬重爸爸;学校里的老师也对爸爸交口称赞,他是我们村那所小学公认的学术权威;村子里的大伯大妈叔叔阿姨更是夸张,他们好像卯足了劲比谁知道的有关尚老师的故事更多更细。那时候因为对爸爸的崇拜,我从没想过是教师这份职业带给爸爸的荣耀,只是单纯的为爸爸感到骄傲和自豪!
没想到历史是惊人的相似,97年我大学毕业,也荣幸的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终南山脚下,一所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初级中学。我分配去的时候,一级四个班,我带两个班语文。面对着那些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孩子,我抑制不住的兴奋。我谈不上吃透课标,谈不上管理有效,谈不上讲课技巧,可我有满腔的激情,不断学习的动力,和一颗平等的热爱孩子的心。孩子们很喜欢我,我记得有个叫赵冰的男孩,他总考班里第一,他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总在上课的时候“偷窥”我,他总用语文书挡住他的小脸,然后慢慢往下拉,露出他那双又大有明亮的眸子,看着我痴痴的笑,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像个小花痴”。他长得白白净净,眼睛会说话,悟性又高,反应又快,我也很喜欢这个“小学霸”。记得我才带他们没多久,区里就说期末统考,我自然心很虚,私下对他说:“赵冰,这次语文你必须给我考全级第一,不管我们班成绩好不好,只要你拿第一就说明我教的好。”可能他看透我这种没有底气的逻辑,嘿嘿笑着,居然没大没小的说:“你们女孩子就是心眼多,考个全级第一么,小意思,包在我身上。”我没生气反而被他少年老成的模样逗乐了!后来区里统考没抽语文,成绩下来他居然真的是全级第一98分。到现在我的眼前都能浮现出他看我时的得意表情。
他上初三时我没再带他,后来他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我们就失联了。几年以后我们在街上碰到,我一眼就认出已经发福,成年的他,他惊喜到:“你还认识我,我以为你早把我忘了!”还是那副没大没小的样子。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但再也没联系过,直到今天他都是我教的学生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他是长得最好看,人最聪明,最不拿我当老师的一个。但他让我明白教师完全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用总板着脸装大。
由于年轻,由于好学,由于深受学生欢迎,我带了半届初一(我是下半年分配到学校,只带了一学期),二届初二,就因为一位初三老师休产假,我就很荣幸的可以带毕业班了。
一开始因为是中间换老师,我的基本功又不如以前的老师扎实,学生们的逆反情绪很强,有几次差点把我憋哭在教室。还好我这人身上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努力学习,向前辈请教,和学生谈心,用很短的时间缩小差距,总算在最后得到学生的认可,但中考成绩并不理想。我就被安排带初三的普通班了。我没有抱怨领导忽视了我的努力,也没有报怨带的是一群不知好好学习习的孩子,我对工作依然投入巨大的热情,我认真备课,努力提升,耐心的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别人把你放置在什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定位自己,你怎样把自己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昨天我给儿子去办身份证,碰到了一个在普通班的学生,她告诉我她已经研究生毕业了,我们互留了微信,这是她N年后对我说的话。
很骄傲我N年前的一番话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让她现在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6年学校安排我带重点班,我开始了目前为止我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我带了两届重点班,语文成绩当时是以A,B,C,D赋分,第一届36人,23个A;第二届36人,29个A。第一届指标是14人,完成18人;第二届指标是17人,完成23人。在那个山脚下的村子这无异是壮举,很多人熟识了我的名字,我经常会碰到不熟识的人给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明白了学哥学姐,爸爸的同事,乡亲们对爸爸的敬意!
后来工作调整,我不在教学一线,但仍然会收到孩子们的问候和祝福
这份幸福这么持久,缘于我是一名人民教师,缘于我对学生深刻执着的爱,缘于这份职业赋予我的神圣职责。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