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医笔记 ▍三阴病方论(1)

【题记】

本系列笔记是本人阅读各种中医著作的笔记,一些观点与现下通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意见也不统一;所录方剂很多是有关医生的经验方,实际效果无法验证,切不可照搬照抄,否则后果自负。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想主要是看著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其合理之处,能否自圆其说,从而启发培养自身的中医思维,加深对中医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崇拜。

张仲景提出了六经辨证的诊治方法系统,根据疾病传变的规律,由轻到重,由表及里,将疾病的发展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等六个阶段。

《伤寒论》说: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郭生白认为,三阳病属于外源性疾病,而三阴病属于内源性疾病。三阳病的治疗重在排异,即祛邪,三阴病的治疗重在自我调节,即扶正。

一、附子汤

郭生白认为附子汤是自主调节的经典第一方剂。

辩证:少阴病。

仲景原方:炮附子(先煎)2枚,茯苓42克,人参28克,白术56克,芍药42克。

少阴病是六经病中的最后阶段,是最严重的,人体机能严重衰竭,阳虚,仅能勉强维持生命,本能已经无法产生一点排异反应。

附子助阳,启动心脏自主运动;人参补气生脉,补气是提高器官的自主动力,生脉是加强血液循环,为身体提供能量。附子人参相辅相成,动力和能量相互促进,推动阴阳互根的生命运动。茯苓白术,通阳利水,促进循环;芍药通血脉,治骨节疼痛。

附子汤服后,出现发烧,说明身体恢复了排异反应,是好转的症状,后续可用桂枝汤微微发汗,病情可趋于好转。否则,则可能是不治之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 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 ...
    avantyao阅读 9,857评论 2 57
  • 1、温病不能发汗,又不能吃泻药,更不能用火攻,只能用白虎汤。真正的温病实证(表现为说胡话,大便干,下同时用强壮滋阴...
    宸夕阅读 115评论 0 0
  • 胡希恕先生认为:经方临床的核心,是“八纲六经”以及由此细化的“方证对应”。 具体来说: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
    九味甲子阅读 6,366评论 0 4
  • 1.桂枝汤: 桂枝 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个。 解:桂枝使心脏力量加强,动脉血盛。芍药放...
    宁长弓阅读 1,244评论 0 1
  • 1、温病不能发汗,又不能吃泻药,更不能用火攻,只能用白虎汤。真正的温病实证(表现为说胡话,大便干,下同时用强壮滋阴...
    宸夕阅读 12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