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吕静贤
01
《无分别的爱》一书里讲了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人(孩子)应该要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也就是要多方面地发展。
因为一个人越丰富,他的生命就越强大。
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用森林来做比喻:
在一个森林里,只有物种丰富,比方说在动物界有丰富的动物种类,这个森林才会变得博大和丰富。
而且不仅仅只有动物,还要有植物、矿物质等等。
只有拥有丰富的物种,这个森林才有勃勃生机。
如果只是单一地拥有某方面,那么这个森林是贫瘠且脆弱的。
稍稍一个灾难,就可以让这个森林给毁灭。
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只注重、刻意地发展某一方面,而不去发展其它方面,那么这个人其实也是很脆弱的。
人生中稍稍遇到点风浪、挫折,就会被击毁。
也就是:
自然界的种类越丰富,那么这个自然界也就越强大;
相反,如果自然界的种类很贫瘠,那么即使某样很强大,但是也是脆弱的。
因为只要这一样被毁灭,整个自然界也很容易跟着毁灭。
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越丰富,他的生命就越强大。
反之,如果他不丰富,那么即使他某方面再优秀(比如说学习很优秀、很会赚钱),那么他的生命其实也是很脆弱的。
稍稍一个挫折,也许他就会毁灭。
就像很多一辈子忙于事业打拼的人,等到晚年时往往发现自己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亲情、良好的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的成功……
就像很多外人眼中的优等生,仅仅只会考试、考高分,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甚至连生活也不会。
02
很多父母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
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自残、抑郁症,动不动就跳楼自杀。
到底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好了,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雨?
哪像自己当年,生活那么艰苦,甚至小时经常被父母打骂,也不见有抑郁症、动不动跳楼。
而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甚至很多孩子因为一句话、一个批评,就选择跳楼。
抑或过分地沉迷网络、游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03
其实,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现在孩子们的心理、精神世界其实是很贫乏的。
在学校,埋头学习,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和精神食粮:
学的都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枯燥知识。
哪怕语文,也是一味地要求背诵课文、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从中感受不到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更不要说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了。
回到家,被父母逼着做各种各样的题目,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导致很多孩子唯一的兴趣和放松方式,就是看电视、上网和打游戏。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父母剥夺孩子的玩游戏、上网和手机,孩子就会容易产生崩溃的心理。
甚至不少悲剧,就是因为父母抢过孩子的手机,导致孩子马上跳楼。
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实很匮乏。可以说除了学校里书本上的知识,什么都没有。
而电视、游戏是他们唯一的精神食粮。
所以现在的孩子看起来特别脆弱,动不动就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和悲剧。
04
所以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甚至可以说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不是一个劲地催孩子学学学。
把学习当做孩子教育的全部。
认为孩子只要成绩搞好,那么就是教育成功。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一味地抓孩子成绩,只会毁了孩子。
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如你所愿,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人。
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人:因为他仅仅只会考试。
其它方面搞得一塌糊涂: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子女教育……
离开了考试就什么也不会,也不行。
可以说,只要稍稍某方面没做好或不顺利,整个人生就因此被垮掉。
而且也仅仅只是一个会考试的人,其它方面搞得一塌糊涂: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子女教育……
这还是最好的方面。
最差呢?
直接毁了孩子:孩子不仅成绩不优秀,其它各方面也都给毁、给耽误了。
05
当然,现在的学校教育,还有孩子的升学机制,都是以分数为主。
父母不重视分数也不行。
但我觉得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避免在孩子教育上走极端:既害了孩子,也得不偿失。
那就是:
在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父母应有一个大局观、长远观。
何谓大局观、长远观?
就是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这个方向去培养和教育孩子。
这样你就不会太过于纠结眼前的分数,而是学会以长远、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
也不会仅仅只抓、只重视孩子的成绩。
而是孩子成长的许多方面,你都会想到、都会看到,也会去重视。
毕竟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而且整体的发展过程。
而不仅仅只是某一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其实以前我们学校包括社会经常宣传的,全面培养、综合素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