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我当主讲人拍摄了一部30多分钟的视频。实际拍摄时间前后算算得用上一天了,当中是NG不断,各种卡壳,笑场。又再花2天左右进行后期编辑。才出来这个小视频(见文末)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很佩服老公。去年帮他拍了那个30多分钟的月季修剪视频,当中不带卡壳的。当时,赶着把内容做出来用,又不会用编辑软件,老公说你就负责拍就行了,随后真的一条过。要给个赞!
来写一下自己拍摄中的问题
1. 因为紧张,口语“然后”用的特别多,拍的时候意识不到,后期编辑内容时才发现,好嘛,估计每一段开头都是用“然后”来接的。大脑那个时候一定是停顿的,抓到一个词就重复的用。特别注意了一下电视上的主持人,与路边采访人。主持人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路人真的不是差别一两个等级。路人被采访时特别容易发出喉音“嗯”,这一类的思考声音,还有不断重复某一种让自己化解紧张的词组,例如“然后”。做了次视频,才真体会到不易,光这份自如的表达怕是就要私下练习上好一阵子。
我要做的呢,通过在随后的拍摄中,改掉那些无意义的连接词组,即便自己讲慢一些,但是让大脑有一个思考时间,组织出来的语言会更加精炼。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
此事,必须是练习出来的。
2 事前功课没有做好。有两个部分讲的内容与实际不符,当时为了拍片子估计直接臆测出来的一些功能,例如对止回阀的解释,对龙头接口规格的不明晰。后来不得不补拍。包括定时器的使用,浇水的开始时间等一些细节,也是现场试验了才知道。定时器那段我重拍了估计有6次,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搞懂操作,讲的时候才觉得自己都没明白。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别人”,这句话真的很对,自己如果弄不明白的问题,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教的过程,是让自己不断的去完善知识结构。
以上两点就是这次视频拍摄感受最明显的地方: 语言组织能力和内容准备。
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