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个晚上,一个妈妈推着婴儿车出来散步,刚好停在了公交站的一个停车位上。此时一辆车也想停在上面,两人因此而发生争执。
没过多久,司机就和那位妈妈打起来了。接着悲剧发生了,司机抓起正躺在婴儿车的小宝贝,举起来,摔在了地上,驾车逃逸。
对于这场悲剧的发生,首先我们会马上指责司机,但这位年轻的妈妈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呢?她带着孩子出来,初心是什么呢?她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呢?
她的最大目标,最根本的就是照顾好孩子的安全!而她跟司机发生争执,打架,这些显然都跟自己的目标不符合呀!如果她能在开始就牢记自己的责任,或许自己会受点委屈,但却可以避免一场灾难。
有时候,我们不是忘记目标,是连做事的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
1
到老板办公室沟通要紧事,讲了半天,老板最后忍无可忍问了句:“你到底要说什么?”。
夫妻俩准备一起回家过年,老公跟老婆商量,穿皮夹克回去;老婆硬要让他穿风衣;两人争执,老婆说:“你是不是不爱我?……”“你怎么蛮不讲理?……”
矛盾升级,家也不回了,甚至差点离婚!
这不是笑话,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时常发生。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比如穿什么衣服回家,结果不断延伸,最后话题严重跑偏,加剧矛盾。
人有时候很情绪化,有些人更是容易分分钟钟被激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忘自己的初心,也就是你希望达成的样子。
2
有些时候,我们也知道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但结果却南辕北辙。
好记得,那天夜里,宝强哥愤怒地写个微博,其中在最后写道:恳请念及两个年幼儿女和双方年迈父母,尽量给予我和家人一些私人空间。“
宝宝的做法我们能理解,但这样做似乎并不能达成他的目标。八卦媒体怎么可能不影响他的家人呢?他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受到伤害呢?试想,十年后,如果孩子翻到老爸这条微博,他对于妈妈会有什么想法呢?这又有利于他的成长么?
有时候,真需要审视自己:”我的行为偏离我的初衷了么?“
3
这其实也是昨日分享的“结果思维”。从更大的角度上看,也就是《高效能七个习惯》中的“以终为始”。
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一步步靠近。
如果落实到每一天,那就是每天三件事。
如果落实到每一次沟通,每一次行动之前,清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篇后语:双拼第四天——换个输入软件,就如同换了个系统,就像如果现在让你从拼音转换到五笔。一开始难免有些不适应,但慢慢地,看着自己进步,你会发现,生命变得有活力了。甚至有些期待,熟练之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