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098】2024-10-10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098】2024-10-10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上次为保举事给老九递了一张条子,这次又递了一张条子。此人既为怎送同学,年岁似应相仿,亦是五十岁的人了。当年同出一师,而今依旧无尺寸功名,为一功牌、为保举一从九县丞而求老同学,其状也够惨,其情也够悯了。“多年相好”的曾氏,能不为之动容马?能拒绝他的请求吗?从人情来说,曾氏此条子开得可以理解,但从制度来说,这岂不是又是自坏章程?倘若在一年前,曾氏是不会这样做的,这一年来,他自省许多。信上说:“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至今以为诟病。今日揣摩风会,一变前志。”

“揣摩风会”四字,最堪玩味!一个人要脱离风会(风气时尚),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独行蹊径),其实是很难很难的。举世皆难,在中国更是几乎不可思议,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使然。上面所说的这个例子,属于所谓的“窗帘风”。要想根除此种不良之风气,谈何容易!每一个人在其成长奋斗的过程中,都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其中家人的帮助无疑最大。尤其对于贫寒家庭的人来说,一个人的十年寒窗,甚至是全家人节衣缩食的共同换取,那么当他获得了一官半职的时候,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特别是他的家人的请求帮助,他能置之不理吗?他的良心上说不过去且不提,社会上的舆情也不容许,“六亲不认”“忘恩负义”“寡情薄义”等等会像潮水般汹涌而至,足以将一个人淹没掉。故而,当年有不少新科进士并不望考中翰林,而是希望分发到州县去做百里侯。翰林清贵,许多人都向往,为什么他们不想?原来,翰林散馆之后,通常都是留在翰林院。翰林院是一个档次相当高的机构,人员也极有限,不够资格的人是不可能进去的。散馆之后也会有极少数人分配在六部做低级京官,这种小京官不过办事员而已,并没有什么权力。故无论在翰苑,还是在六部,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不可能安置私人。做县令则大不一样。百里之内,县令便是土皇帝,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什么档次的私人他都可以安排:文化程度高的,可以做师爷书吏;一字不识的,也可研判做更夫做伙夫做马夫,混碗饭吃是绰绰有余的。曾氏当年离家赴京前夕,其舅父说:“外省做外官,阿舅来作烧火夫也。”说的正是这个现象。曾氏未做外官,故其舅父想做烧火夫都做不成,连妹夫千里迢迢亲到京师,想通过内兄之力谋点事做,也办不到。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几年后居然在贫病之中去世了!

对于这个舅舅和妹妹来说,做官发迹了的曾氏对他们无丝毫帮助,心中的埋怨是可想而知的。做州官县令可以安置私人,倘若自己拉队伍竖旗杆,则更可以大量收容四乡八邻乡亲。俗话说当兵吃粮,当兵的目的乃在于吃粮。对于十之八九的兵丁来说,投军原本就没有什么政治目的,有饱饭吃,才是他们第一推动力;若是能立功受赏、发财升官,则是命大。当年湖湘大地之所以有诸多热心且有力量的人筹办团练,又有那么多人踊跃投奔,其原因多半在这里。曾氏却要特立独行。他对军营要求严格,当官的要有血性和能力,普通勇丁也要是朴实农夫,不符合条件的,即便是亲戚也不接收。在保举上,他也照章办事,不徇xun(依从)私情,不开后门。别人既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分外的好处,当然也便不格外感激他,故而“人心不附”。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分”,决心予以补救,但他已不再军营,遂要求九弟来帮助自己弥补。

点评到这里,笔者也经不住感叹起来:在中国,真正要做一个一尘不染的清官,可能吗?

此信后补的这一段“再者”,实在是一段极好的文字。其精意在于抓住有利时机,尽最大力量吧事情做好做到位,做得心无遗憾。曾氏年仅天命,经历丰富,又极好思索,他所说的“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的确是一句阅历之言。这句当年说给九弟听的肺腑之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十分重视,切不可轻视淡漠。

我们仔细想一想,一个人即便活到八十岁的高寿,真正干事业的年华也不多。二十五岁以前读书求学位,六十岁以后退休颐养天年,做事的时间只有三十五年;三十五年中前些年还得有一个选择、磨合、熟练的过程,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剩下不过二十余年了。这二十余年里会遇到多少困难、失败、折腾、坎坷,真正适意的时候,必定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的时候。这样的时候就真是太有限了,许多人一辈子也可能遭遇不到。常言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这个时候,好比开顺风船,好比行康庄道,好比逢及时雨,好比饮自来泉,如同四面八方,天地人间都在帮衬着你,支持着你。平时三分力才能做一分事,如今是一分力做三分事。若抓紧这个机遇,则可以做出平时难以做成的事,尤其难得的是,还可以借此打开一个局面,今后即便各种有利因素有所减弱,仍可以凭借着已打开的局面维持较好的状况。

曾氏告诫九弟,自我方面的把握在于尽心竭力,尽心竭力当着重在“敬”“恕”二字上下功夫。

什么是敬?古人解释曰:不敢慢也。指的是接人待物的态度:谨慎、认真、重视、不苟且等等。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曾国藩为自己的修身立下五个方面的规矩,其一为“居敬”。《居敬箴》中有这样几句话:“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庄重,则可卫生葆性,松弛则办事不成;慢待别人,别人也将慢待你。

晚年,他又对儿子详释“敬”字的内容:“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大宾:贵宾。像会见贵宾一样。形容做事恭谨认真。《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甚至认为,人的“聪明睿智,皆由此出”。曾氏一生诚奉“敬”字: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希望弟弟也能借此修身。

“恕”即宽恕,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置态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宽厚、宽容。它的原则是设身处地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的理论内核是“仁”。儒家学说将它视为美德。(话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曾氏认为自己性格褊急,不能容物,于孔门恕道有所亏欠。信里的话与其说是勉励弟弟以恕待人,不如说是在检讨自己往日于此的不足之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