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带着作业上学了,领回了新学年的课程。
我们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我们也在成长,他们第一次为人子女,同样我们也第一次为人父母,都是第一次做人,小差小错在所难免。
孩子们会惶惶恐恐地过期中考、期末考,有一个标尺在那拿捏着,反馈着;作为家长的我们可有敬畏的东西,可有标尺在拿捏、反馈!?
我想一样地也有吧,不过它的时间跨度会更长、更久,短则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长则几十年,最近触动我的是几件周遭朋友的事:
1)80后小夫妻凭自己的规划打拼、凭着自己的眼光,在经历过小房换大房后,紧接着在好的节点又在无锡购置了学区房,这是我第三位朋友从昆山到无锡。

2)女儿干爹干妈,从陆杨街区购房至城北,随后又在苏州置下房产,在女儿在城北尚未小学毕业之际转入苏州。

3)31晚接受朋友一家的邀请去聚会,他们一家回湖北黄石了,爸爸已安定公司安置了房子家具一应俱全直待家属到来扎根下来,孩子转学当地全部办妥。
4)朋友售出昆山房产,回武汉已两年,未来就在武汉安营扎寨了...
......
我们都在交着人生的考卷,只不过这场大考没有考官,没人判卷,一切在你的选择,时间会给出答案。

我们从同一个港口出发,路过一个个斑驳码头,经过一次次装载卸载承运后,终于开始驶向不同的方向,走到不同的地域,驶向不同的领域,他日重逢亦是人生好酒有朋友。
不论以孩子的答卷为答卷,还是以我们自己的答卷为答卷,新学年之际,回头看一下走过的路,抬头看一下前方的路,都很有必要。
学者们喜欢讲周期:说国外30-50年为一个周期,中国进程比较快几乎每10年一个周期。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下一个周期我们有什么大的规划,下一个阶段我们有什么的小计划,下一个学期我们有什么打算,新开启的9月我们有什么安排,不妨我们同孩子一起谋划起来。

曾经惶惶恐恐于自己快40了,会惴惴不安;而今一步步走近40了,也不觉得有那么惶恐了。该来的都会来,没来的都在路上,路途遥远一些而已。
清晰地知道自己42岁会比37岁有涵养,45岁会比39岁有魅力;一路上急急匆匆地赶路,消散了很多应该去感知去拥有的东西。比如,我越来越喜欢一位朋友,喜欢她恬恬淡淡的样子、喜欢她温婉柔韧的样子,喜欢她笑而不语的样子,喜欢她淡然道“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的样子,喜欢她所有的样子,她满足了我对一个女人的想象,女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与人相处如沐春风的感受是我们都无法拒绝的。
生活会给我们答卷,我们交付出答案。
新学年伊始,我和女儿会用心交付生活的答卷,时光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周末愉快,新学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