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我有幸与三下乡有了一场热烈的相遇。走入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伴着盛夏的蝉鸣,深入沃野,感受生命的脉动。全队伍共十八人满怀热爱奔赴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开展为期九天的乡村振兴活动,通过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特色文化及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如其时。作为一名北方人,初到东山,首先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不同于北方的平原,这里山水如画,绿树成荫,让我对“山水武宁”有了具象化的认识。看着被群山环绕的东山村,感受到了乡村传递来的静谧信号,被宁静的氛围所感染,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一切都显得的质朴与纯真,一次次随着调研组的成员深入企业、茶庄,让我真正认识到三下乡对于大学生的意义所在,让书中所看,变成目之所及,行之所触,了解从未感受过的情怀;和队员们一起进行支教活动,以爱心筑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在一声声充满童真的言语中,感受那一抹纯粹。于我们而言,调研、支教、宣讲、宣传、汇演是一个融合的大家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做彼此的守护者,做团队的成就者。身为实践队的一员,不仅要主动增强实践能力,不仅要迈开脚,走进农户、企业、工厂,在去往宋家村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认识了白鹤羽茶叶作坊的金东师傅,在和他交谈时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位有情怀,有温度的乡村手艺人,坚守着茶文化的初心,从简单的茶叶包装袋“不多”既可以了解到作为茶文化传承者的坚守,也可了解到做茶是从传承到守梦,再到织梦的递进;遇见熊欣镇长,一位来自清华的高材生,选择留在乡村,书写她与宋家村的专属故事,她的勇敢是让我为之震撼的,拥有高学历的她没有选择去往繁华的都市,而是选择扎根乡村,以她的学识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乡村需要像他们一样的人来建设,我们更应该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让乡村振兴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更要勤动脑、勤思考,深入调查乡村振兴产业赋能的背后,应如何精准了解群众之所想,打通与农户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将三下乡期间的所悟所感所思所获,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方式与乡村振兴相融合,通过互联网传播等新媒体技术,用实际行动去传播感染到更多的年轻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使知识的力量得到应用,将人生价值与无私奉献相融合,要说在三下乡最深刻的,莫过于支教活动了,我始终认为与小孩子的沟通是最纯粹最童真的,双向的情感传递让我仿佛透过他们的目光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小孩子的爱意其实很简单,一声声哥哥姐姐,满眼是你的向你跑来,把自己折的小星星全部送到你的手上......“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短短几天三下乡,让我有机会走入乡村,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大学生,我有责任将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去,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进路。
青春逐梦常与共,团结向光绽芳华。在东山村的九天时光里,让我对这由十八人组成的团队有了更深的定义,十八个人,五个小组,看似分工明确,却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团队成员们同吃同住共患难,既收获了友谊,又锻炼了工作能力。作为宣传组组长,除了完成组内日常工作协调外,还需要与其他各组一同配合,共创乡村振兴之路,九天的时间里,通过工作中的交流对接,和各个组一同奔走在乡村中,让我看见了每个成员身上迸发出的能量,他们白天奔走于乡村各处,入户调研,通过与村民们的交谈,深入了解当地发展现状,发现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和困难;通过理论宣讲,作为连接高校与乡村间的桥梁,将理念和知识带入乡村,宣讲国家政策,推广环保理念,弘扬传统文化来提升村民素质,通过支教向小孩子们传递爱意与知识;在文艺汇演中凝聚团队力量。晚上回归那座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房子,满怀正能量去感染着大家,夜晚夜深人静,又在各自的房间写着新闻稿,剪辑着视频......无数形容词在大家身上碰撞,或坚毅,或温情,或执着......在这里向大家说一声:辛苦了!溢情融于盛夏,热爱留于东山。九天光阴如烟火,满眼生机,点滴生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在风景如画的东山村,留下的是不舍和对青春沉甸甸的诠释,三下乡会一直持续,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穿梭于乡野稻田,但我始终会铭记,在2024年七月,在东山村,那一群满怀热血的我们,在那一栋房子里,留下的专属回忆。
赴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乡村振兴促进团马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