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更偏向找灵魂契合的伴侣,灵魂是什么,真实存在吗?可以回答你,灵魂是非物质范畴的一种表现,灵魂深处就是内心深处,心理世界的映射。我们找灵魂契合的人聊天,实际上是和自己的子人格对话。
想更好的了解子人格与子人格对话,有一个好方法,就是“人格意象分解技术”,也称为 “拆人术”。 它可以有控制地让子人格出现,进行心理治疗,成为一种了解自我的手段。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朱建军老师创立,他的新书《你有几个自己:探秘神奇的人格世界》,向我们揭示了人格的奥秘,步步突破对“自己”了解的局限,晋阶到更深入、精准的自知高境界。
我们正常人也会有多个子人格,不要害怕,正常人的子人格是能受控制的,其中不乏异性子人格。
为什么每个人会存在异性子人格?
存在即合理
《有几个自己》是这样写的“了解了一个人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也就很容易知道他需要的、爱的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异性。”
正是要完成对异性伴侣的探索,才会衍生出异性子人格。
1.跟自己对话,“认命”,不盲目
Amy,四十岁,“爱好结婚”,她经历了两段婚姻,她高举两个离婚证展示给观众看,犹如获殊荣一样,她自信,从容,幽默,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
单亲家庭对一个孩子心灵伤害有多深远?
视频中的主人公Amy就是单亲家庭成长的,单亲家庭对她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
她的母亲是有30年教龄的老师,她很爱Amy,但是管教很严,认为女儿也当上老师才是最好的选择。2000年Amy听从母亲意见,成为一名老师,3年以来Amy与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看到学生学业进修很开心但是却要离开她,这时她感到孤独,她需要寻求其他的出路。
她上广州广外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外贸,遇上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她的第一任丈夫大她十一岁,成熟稳重,很包容接纳她,相处七年育有一女,但最后还是随着时光的流转,他们的相亲相爱消磨殆尽,没有热情了,后来离婚了。嫁给年长的丈夫正是因为她从小缺少父爱的原因,所以一直心中的异性子人格是缺失的或者是模糊的,她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伴侣。
她为了从第一段失败的婚姻中解脱出来,选择了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丈夫,虽然他一开始也很爱她,愿意倾听,分析Amy的原生家庭,对她很包容。度过甜蜜的第一年后,他们的婚姻仅维持4年。最直接是疫情的原因,异国分开,他们没有离婚,但是不在一起,Amy好像发现没有他更自由快乐,荒诞的是离婚一个月后,她的第二任丈夫马上和一个中国女人结婚了,速度之快,可想而知了。
第三次结婚Amy想清楚了,认命了,她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终于了解了自己内心,选择跟自己和解,向往自由和爱的她,笑着轻声对着镜子说:“Amy,你真美”,台下瞬间掌声一片,在大家见证下Amy完成了和自己结婚的愿望。
Amy童年缺少父亲,导致她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会不够清晰具体,如果她每次能跟自己对话,“认命”,不盲目追求爱情,是不是婚姻之路能少走弯路呢?
也许是的。
认命,也不都是消极的,它也是对自身特点的一种接纳态度。知道了它们,即使不能改变,我们也能做到“顺天听命”,这样虽然还是有一些不如意,但是我们可以接纳它了,可以不抱怨了,可以少一些因抱怨而增加的心理痛苦。
所以聪明人,如孔子,就建议大家“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就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尽量不归咎于别人。
这实在是一种快乐秘诀。
2.“一见钟情,各取所需”,
有些人的伴侣就是第一眼就互相喜欢,新生爱慕,“很有感觉”,即平常所说的一见钟情。
如果一开始我们也有这样的觉悟,能发现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是怎样的,就能找到相伴一生,灵魂契合的伴侣,可实际生活中处处是戏剧,也可能有意料之外的事。
就像书中说的“假如一个人的恋人和他自己心中的任何一个异性子人格之间都没有相似之处,他会对这个恋人“没有感觉”,他也很难理解对方心里的感受。”也不乏对自己的伴侣压根没有感觉,而且看不对眼,却成为一生伴侣的。
就像我爸妈,小时候生活苦时常听到他们的争吵声,一度怀疑,他们不相爱为什么要在一起。我爸内敛斯文,我妈性格开朗,但是脾气暴躁。他们两个看起来八字没一撇的怎么会在一起。
直到看了作者朱建军的书《你有几个自己》。
提到:“也许会很奇怪,既然双方没有缘,为什么他们又能够成为恋人甚至夫妻呢?”
看到这我瞬间触电一样的,想找出答案。
提到很多原因:一种是外在的“金线”把双方联系到了一起。或者是性吸引力的“黄线”把双方联系到了一起,男女在性的层面总是很容易有相互吸引的。特别是在对方的外貌很有吸引力的时候。还有就是友谊的“绿线”,日久生情,慢慢变质成为两性吸引,成为恋人后却找不回以前互相理解,冲突反而出现。
这样我明白了,我爸是因为生活不富裕,没有条件娶心爱之人,找到了我妈,我妈看上我爸年轻帅气老实才和我爸一起。
他们都是各取所需我们承认人格是可以被拆解为部分的,这样避免了整体阵营的弱点。通过“拆人术”探索完整的自己,拓宽成长边界,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而已,而不是真的看对眼了。但不妨碍他们相伴一生,有时候也不必真的追求灵魂契合,恐怕现实只有少数的幸运儿。
3.要学会拒绝,赶跑懦弱的子人格。
“有的人不善拒绝别人,在被追求的时候,一时的同情和感动就和对方建立了关系。”
“特别是人在青少年的时候,对别人、对自己内心的辨别力都比较弱,混淆各种内心力量和感觉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也很容易和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结成恋人或婚姻关系。”
书里这些话,一句句警告 ,仿佛像一把刀,插人心窝。
确实有一些人对他的心仪对象死缠烂打的,就想追求到对方,有的人心软了,犯了恋爱脑了就跟这个追求对象一起了,往往这是没有深入了解彼此,不了解自己心里对异性的标准,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4.有情缘,不一定幸福。
如果双方有“情缘”,则他们在恋爱婚姻中就会有一种基本的默契,相互的沟通也会比较容易。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幸福。
书中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女孩性格很温顺、内向和保守,她爱上了一个和她性格非常不同的男人,这个男人性格暴烈、爱打架,而且在性关系上非常放纵。一个异性子人格刚好和她的男朋友很相似,就对他“一见钟情”。
对方所做的事情正好是她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她“爱”对方实际上是爱自己。
假如没有人给她痛苦,那个受难者就无法表现自己。因而,这些痛苦也是她的潜意识所需要的。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是文明的一个新成果,一种简单易行的隔离或者说分离心灵的方法。
——朱建军《有几个自己:探秘神奇的人格世界》
我们承认人格是可以被拆解为部分的,这样避免了整体阵营的弱点。通过“拆人术”探索完整的自己,拓宽成长边界,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