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存在,而是为了提升某种技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搭建自己的心智模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用了很多方法去学习,但大多数的人都会在考试结束以后就忘了,或者是眨眼间就忘了,效果极度不理想的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渐渐的,就会发现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仅记忆力下降,而且自己的思维能力都在大幅度的下降。
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通过阅读《认知天性》这本书,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能力。
以下就是书中讲述的学习方法:
1.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检索是什么意思?就是测验,检测自己对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加强,这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最好的了解。
怎样把检索练习当成学习方法使用:你在读课本或是研究课堂笔记的时候,要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术语或概念是我没接触过的?我会如何定义它们?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
通过一遍遍的回顾与反思,在加强印象的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这样在考试前就不会临时抱佛脚。
所以,每次大考之前,我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这样一来,上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遇到特别意外的题目了。
运用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和重复阅读相比,自测会带来生疏和沮丧的感觉,在你很难回想起新知识的时候更是如此。你会感觉这样做不如反复阅读课堂笔记,以及课本中的重点段落有效。
但是,就在你费力检索新知识的时候,每一次努力的回想实际上都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只不过你感觉不到这一点,这样做要比你不去回忆的效果好。
努力检索知识或技能,可以让它们保留得更为持久,而且也会加强你在今后回忆起它们的能力。
2.有间隔的安排检索练习
这是什么意思?有间隔的练习意味着要不止一次地学习资料,不过两次练习中间要隔开一段时间。
怎样把有间隔的练习当成学习方法使用?建立一份自测计划,在每个学习阶段之间都留出一段时间,具体多长时间取决于资料本身。
当我们今天测验完之后,可以过几天再次检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印象,不容易遗忘,还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检测,那么就能清楚的判断出哪里有遗漏,以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准备。
为什么有间隔的练习效果更好?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单靠重复就能记牢某件事情。大量练习的确有效果,但前提是这些练习之间要有间隔。
如果把自测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并把学习时间间隔开来,有意识地让两次学习之间出现一些遗忘,为了重建你学到的东西,你就不得不更加努力。
这相当于你把学过的东西从长期记忆中“重新调取”出来。为了重建所学付出的努力,会让重要的概念更加突出、难忘,而且会将所学到的东西和其他知识,以及后来学到的东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方法。
运用起来会有什么感觉?集中练习让人感觉比有间隔的练习更有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有间隔的练习让人感到操作起来更困难,因为此时你已经有一点儿生疏了,而回忆资料的难度也增加了。你感觉没有精通这门知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你在长期记忆中重建所学时,虽然感觉很别扭,但不仅强化了记忆,还强化了你对知识的掌握。
3.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就拿学习数学公式来说,不要每次只学习一种,就可以轮换接触不同的问题和解法。如果你在研究生物标本、荷兰画家或宏观经济学原理,那就要把案例混合起来。
在学习时不要只学单一的同个类型的概念,要学会穿插一些其他的知识点,虽然难度系数会加大,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增强自己的知识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为什么穿插练习的效果更好?把不同类型的问题或样本混合起来学习,可以提高你区别问题类型的能力,辨识出同一类型问题的普遍特点,并且能提高你在今后测验或真实环境中的成功率。
在现实世界中,你必须能够识别要解决问题的类型,才能运用正确的解决方案。
运用起来会有什么感觉?段落练习——先精通某类问题中的所有内容,再练习下一类问题——感觉像(看着也像)你越来越精通;而打断针对一种类型问题的练习,去进行另一种类型的练习,感觉很突兀且没有成效。
即便学习者通过穿插练习把知识掌握得相当好,他们也会觉得段落练习更适合自己。你或许也有过这种体验,但你现在知道,研究证明这只是幻觉。明白这一点会使你获得优势。
4.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
(1)细化
细化会提高你对新资料的掌握程度,能增加心智线索的数量,方便你在以后回忆并应用这些资料。
这是什么意思?细化是在新资料中找到其他层面的含义的过程。
举例来说:把资料和你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或者解释这些资料与你的课外生活有什么联系。
细化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到的某些概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运用时,不仅灵活,而且对概念的理解能够帮助进一步深入,让理论变得简单起来。
(2)生成
生成的效果是让意识更容易接受新学问。
这是什么意思?生成是指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
举例来说:从小的方面说,填写一篇课文中空缺的字词(也就是自己选择字词来填空,而不管原文作者怎么写),可以让你更好地学习并记忆课文内容,效果好于阅读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我们在阅读新的课堂资料时,为了练习生成,你可以尝试提前解释那些你认为会在资料中找到的核心概念,并解释它们会如何同自己的先验知识建立关联,然后阅读资料,判断自己是否正确。
由于一开始就付出过努力,你可以更好地发现阅读资料的实质与关联,哪怕与你的设想不一样也没关系。
(3)反思
反思把检索练习和细化结合起来,增添了学习层次,强化了技能。
这是什么意思?反思是指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
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反思自己了解了哪些新知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我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等等。
(4)校准
校准是比对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看看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从而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在接受测验的时候,这种假象会让许多学习者措手不及。
这是什么意思?感知假象支配着所有人,把对文章的流利阅读误认为对根本内容的掌握,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简单来说,校准就是用客观的工具消除假象,调整你的判断,使之更好地反映现实。
目的是确保你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通过掌握以上的学习方法,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变得更加优秀。
快乐学习只是一种摧残,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只有不断的去试错,把每一个挫折当成历练自己的手段,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