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寒梅白玉条——张谓《早梅》赏析

唐朝、五代咏梅诗词赏析(15)

           早梅

            唐朝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诗在《全唐诗》中重出,另一处列入戎昱作品。

梅花一般在早春先于百花开放,而早梅的花期更早,在冬至前后就能见花了。它盛开在冰封雪盖的银白世界,因而特别为国人所喜爱、敬重。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一、二句写早梅的品格、色态和生长环境。“一树寒梅白玉条”,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迥临村路傍溪桥”,写寒梅的生长环境。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三、四句写诗人远望这树梅花时产生的错觉。“不知近水花先发”,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梅花性喜空气中湿度较大,故而近水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诗人把寒梅疑作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此时冬尚萧条,原无花的踪影,所以诗人从村中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冬雪挂在梅枝上,待走近后仔细辨认,才看出是“一树寒梅白玉条”,回应首句。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这首诗短短四句,写得却十分工巧。二、三句前后承接,一、四句紧相呼应,通篇不见“早”字,而梅之“早”自现。早梅的形态、习性在诗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诗人远望、近观的情致和心理也反映得非常真切。

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张谓(?--公元777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

(转自王传学《感受梅花诗意美——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
    野地里的百合花_阅读 378评论 0 1
  • 唐朝、五代咏梅诗词赏析(6) 江滨梅 唐朝 王适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这首五绝摄下...
    王传学阅读 181评论 0 10
  •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注释] 1迥,远,距离远 2傍,靠近 3...
    赵彬善阅读 227评论 0 6
  • 张谓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777),字正言,今河...
    一起学诗词阅读 587评论 0 2
  • 唐代 ·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
    ea4f19149938阅读 7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