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听了武志红老师的课程,特别是<改变,从体验开始>,触动太大,不得不说,希望这些内容和我的感受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希望大家在遇见类似的事情时有个正确的抉择,或许真的改变了身边人的命运。
先从”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概念说起,就是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如何才能觉知自己”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有体验帮你发现。
武老师用自己读高中时候的真实经历说明了这个体验带给他的改变。他高中初级阶段的成绩,按照规律,可以上天津大学或者吉林大学这种级别的学校。这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从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认同这个规律,然后就成了自己的预言。
因为高二成绩下滑,他很紧张,开始拼劲全力学习,将化学作为突破对象,通过努力,化学考了年级第一。他本人很兴奋,想如果其他科目也有这样级别的成绩,是不是可以考虑考清华北大了?后来通过努力,实现自我突破,本人将目标调整为北大,并如愿以偿上了北大。
武老师特别提到如果没有那次化学考第一的体验,自己在头脑上树立清华北大的目标,可能意义不大。因为如果只有意识上树立了这个目标,而潜意识是自卑的,那样只会感觉巨大的压力,不会有正向的结果。
我女儿的中考志愿填写,我觉得真的就是一个自我预言实现的例子,没有好好利用体验来改变的真实例子。
女儿进入初三,学校开始把排名情况反馈给家长,几次重要的考试,她最好成绩是年级前四十,英语也拿到过年级第一。这确实是非常好体验,按照这样的情况,考上她梦寐以求的执信中学没有问题。但我们从来没有好好的去让她的这种体验发挥它的效用。一次模拟考,女儿没考好,当时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学校也开始让家长模拟填写志愿,这次模拟考,对女儿影响很大,但我们因为不懂,一直没有去调动过她内心那种年级第一好的体验。只是很无力的说,不要紧张,你太紧张了这样的屁话。
真正填志愿的时候,再一次印证了我们根本没有利用她以往好的成绩作为她的参考指标,只用这次模拟考的成绩去对应她能考到的学校,觉得报她一直心有所属的致信中学有风险。应该退而求其次选了一所分数低一些的学校。现在来看,这就是生命的预言吧。这就是我们潜意识里面觉得,致信中学太热了,她可能考不上。一点也没有想起她多次考了不错的成绩。最后不情不愿中保守的选择了一所学校。
最后,中考成绩出来,她超过致信中学录取分数线十几分。她自己懊恼,我们家长也觉得对不住孩子。
这件事情,很长时间都让我心里不舒服,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去反省过。更加不知道这层心理学逻辑。看了武老师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和体验。内心触动挺大的。
孩子还有三年高中,在这中间,她太需要体会到她能考到年级第一的感觉,再有这样的体会,我会不断拿出来刺激她,鼓励她,告诉她,你曾经达到的高度,就是你能达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