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叨徽州并不是一阵子的事了,当真正成行走近它,而又回到原点时,感觉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醒时候的怅惘,迷失,确让人懵懵然。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不知汤老前辈的这句词打动了多少人,感染了多少人。无可否认,自己正是揣着这份可贵,这份期待走近徽州的。
怀揣梦的感觉是特美好的。带着向往和执念,将第一站定在了碧山书局。但当很多人对碧山这个名字摇头且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的时候,胆怯不能说没有,只是心里的那个梦似乎强大得足以战胜一切。经历等待,转乘,到达碧山的时候,心底里的雀跃还有那一丝丝的感怀,有点让人不知所措。碧山书局坐落在碧山村里的一个祠堂里,在村口很难发现。本来,司机师傅是说要带我们前往的,但我拒绝了,只是问了他该怎么具体走。按着他说的沿着村里的一条水沟走,在某个拐角处,碧山书局就不期然地出现在自己的视角中。走进书局,很静,也许是因为太早的原因,除了汪老师和大boss在为即将营业的咖啡馆做准备外,就没其他的人了。书局里的陈列还是一如既往地美,墙壁上的挂画和那年代久远的墙壁看上去有一种无可言语的静美和谐。汪老师说我是第一个在碧山书局遇到大boss的客人,这着实让我有点意外。见我的行李还在,钱老师就建议我们先在碧山住上一晚。后来惊觉这个建议委实太棒,太贴心。在碧山书局挑完书,写完明信片,就去泰来客栈。只是村子太静,行李箱轱辘轴转的声音实在是让我不忍打扰了这份静谧,即使汪老师再三跟我说可以拖着走,但我的执拗还是让我拒绝了他的好意。客栈里的老板实在是好心,向我们介绍了当地值得一去的地方,还给我们借了自行车,并让她女儿给我们当上了向导。只是途中意料之外的小插曲,让我们不得不舍弃自行车。即使这样,在日光异常灿烂的情况下,老板的女儿还是带着我们走遍了各个值得一去的角落,路上,还不停地给我们介绍讲解。年代久远的古石桥,溪水的源地,不得不让人咋舌的古居,以及当地人的质朴和热情,一点点地触动着我。站在客栈的房顶,可以享受到整个碧山的全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静静地卧在山底下,悠然地看着走进村里的外来的客人;田地里的庄稼闪着绿油油的光,在湛蓝的天空下,尽情地生长着。
碧山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砖,一声一笑,都却有世外桃源的感觉。无奈行程,带着不舍,又带着期待走近了宏村。南湖里倒立的群影,粉墙、黛瓦、马头墙、蓝天白云,溪边湖边,妇女浣洗的身影,一切悠悠然。游客穿梭而过,古巷里留下的串串足迹,都证明着它静默的力量。当然,“中国画里的乡村”也是名不虚传的。它不仅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更是有很多人在这里写生。或三三两两地结伴在湖边写生,互相切磋画艺;或独自一人在某个古房旁边静静地画画。让人意外地是,宏村里的卖东西的商贩并没有其他古镇的那份聒噪,他们只是淡然地坐在那里,静等有缘分的客人。漫步在幽深、雅静、清新、明丽的宏村,一份闲然,一份惬意。
只是,徽州古城似乎已被现代掩盖住了它往日的光华。只是许国石坊还依然矗立在那里,向我们叙述着古人的那份丰功伟绩和荣耀;大院里依然保存完整的古家具,古摆设向我们诉说着古徽州女人的难能可贵和静守;古长城似乎还是如往日的模样,沉默;渔梁坝码头的水依然奔流不息;朱熹讲学的紫阳山依然常青;太白问津亭不知被修缮了多少次;棠樾牌坊群向人们证实着其家族的忠孝节义;鲍家花园更是证明着其不凡的魅力。于徽州古城,多多少少有些遗憾。遗憾其藏匿着的文化,遗憾古城里的现代化。 步履匆匆地赶到黄山脚下,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朦胧。雨声,流水淙淙,各种音符串在一起,是一支不同寻常的调子。大峡谷飘着的祈福带载着我的愿望,翡翠谷里的清水流过的石头确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写照。而未能攀爬黄山是此行的最大遗憾,却有不甘。但在瞬息万变的天气面前,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缺憾留待下次弥补。
用一颗最真诚的心揣着一份期待走近徽州,而一颗不舍离开的心又带着一份遗憾离开。或期待,或遗憾,或满足,或感动,或震撼,这样的旅途又是一个遇见。遇见有缘人,更是遇见一个不同于平日的自己。感恩,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