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导入语:花间派两首词,题目都叫“菩萨蛮”,结合课前预习,谈谈你对花间派和宋词的认识吧!
稍作沉思,魏正帅率先发言:花间派就是赏花观景、吟风弄月,侧重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和闺怨诗、和婉约派词差不多。
我肯定他的说法,又问道:那你再说说对学过的宋词的感受吧!
他略作思考,接着说:宋词有两个形象的比喻,豪放词就是一关西大汉,手持丈八长矛,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婉约词就像十七八岁女孩儿,拿着红牙拍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词,内容和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我说:两种词确实不一样。据说李清照瞧不上东坡词,说他写的不是词。豪放派不太讲究章法,这一点还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宋词十分之九都是婉约派,所以婉约派才是词之正宗。因此,今天我们学习花间派的词,就是学习宋词创作的“根”。
我又问:看看课下注释,温庭筠绰号叫“温八叉”,为什么这样说呢?
讲台前的一学生小声说:他两手一插,一首词就写出来了。说明他天资聪明,才思敏捷啊!
我给予肯定道:写词靠的是天赋,光有勤奋是不行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温韦”的两首《菩萨蛮》,来享受与古代诗歌的相遇之美吧!
02
先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我请大家自读梳理这首词。
6班是重点班,最近上课朗读不如平行班。我就激将他们:这一段时间,你们诵读诗歌不如楼上7班同学,大家看怎么办?
听了我的话,有同学蠢蠢欲动了。冯万花首先举手,她深情地诵读了“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她吐字清楚,字音准确,感情淳厚,就是声音小了点。接下来是桂杰,他代表男生朗读,声音洪亮,节奏清晰,效果更好一点。
诵读目标达成后,就进行诗歌内容的解读。首先是李淩龙同学将词的大意疏通了一遍,然后说: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活动,她早上起来,起的很迟,在楼上向远处看。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感觉他理解的不透,我引导说:上节课7班曹永霞同学讲,这个女子起的迟,懒得梳妆打扮,又反复照镜子,是为了去见她的情人。这个说法可靠吗?
听这话后,大家反应很快,前排有个同学说:老师,课文标题下的提示里有一句话,“太阳升起,懒起的少妇慢慢地梳妆打扮,你可猜透她此刻的心思?”,“少妇”是已婚女子,是有丈夫的,不是去会情人,她肯定搞错了。
接着,马彦茹发言:我感觉,这个女子懒起梳迟,不愁吃,不愁穿,反复照镜子,可见她是富家女子,她的生活很悠闲啊。
感觉她说得不妥,我顺势追问:富二代是对的,但“休闲”二字,你用的合适吗?其他同学也可思考一下
俞晋凯说:这个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情态,是因为丈夫在外,她独守空房,生活无聊空虚,内心就显得孤独寂寞了。
同学们认可了他的观点,也弄清了抒情主人公性格特点。接下来,结合课堂的交流互动,总结了温词的三个特点:衬托,白描,以景作结。这样,就算是完成了从文字内容,到思想情感,到艺术手法的赏析过程。
03
剩下20分钟,再来学韦庄的《菩萨蛮》。
这一次,两个同学读的就流畅多了。我肯定说:这一回,诵读效果比楼上普通班同学好多啦!
再由马欢同学疏通文字,并解读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她抓住了“只合”的意思,是说作者“只应该”住在江南。并且结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几句白描,分析出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的江南的特点。
接着我追问:这首词的主旨句,或者说直抒胸臆的是哪一句?大家齐声回答到:是最后两句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我回应道:在手法上,这两句叫“卒章显志”,又叫“以情做结”。那作者因何“须断肠”?
韩鸣心直口快:因为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所以他就乐不思蜀,不想回故乡啦!
我追问:乐不思家,就这样简单吗?如果真是这样,这首词也就格调不高,没有正能量,也就没有学习的价值了。
关键时候,总是马彦茹出场,她说:大家应看看课下的注解,韦庄是因家乡战乱,滞留江南,无法回去。这两句词,我们应该辩证的理解,抒情主人公是思念家乡,但一看到家乡的残象,内心就更加的悲伤,所以说就不要回家乡了吧!
我肯定了马彦茹的观点,接着做了总结:鲁迅的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所以我认为:韦庄不是真正的猛士!
同学们大笑,掌声起!
04
欣赏了花间派词的语言之美,我又想到最近读的傅国涌《美的相遇》,颇有一些感悟。
他的“相遇的美学”是这样表述的:相遇是一个美的词。校园内外的相遇,课堂内外的相遇,书里书外的相遇;从人与书、人与人到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相遇。每一场相遇都会带给人无穷的感想和思考,甚至可以引渡人生找到合适的扎根之处。
我想对同学们说:作业多,压力大,都是生活的常态。千万别紧张,高考决定不了你的一生,决定我们未来的,从来不是高考成绩。而是你的眼界和对自己的认知。
互动的课堂,活力的课堂,使所有的相遇之美汇集一身,让世界更加宽阔,让通往美好教育的路径也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