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会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一天的特殊意义?
没错,1991年1月4日,48岁的三毛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还记得年少时,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悄悄的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能成为像三毛一样自由的人,去看一看那神秘的沙哈拉沙漠。
三毛是无数人的"眼",用文字带着大家去看世界,许多年轻人迷上三毛,爱上流浪,向往那了无牵挂,浪迹天涯的生活。
她是一个敢于逐梦的勇士,活得热烈,活得深刻,活得精彩纷呈。
世上只有一个三毛,却在无数文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模样。关于她的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有人称赞她的,也有人批评她的。
这本《我的姑姑三毛》,是由三毛的侄女陈天慈所著,她和双胞胎姐姐天恩是三毛大弟弟陈圣的女儿,也是三毛那本《送你一匹马》书中提到的"天使"。
从亲人的角度去看,三毛不是我们眼中的三毛,而是另一番模样。
我相信书中会有大众所不知的三毛的第一手素材,但是我也在心里画了一个问号。
一方面,三毛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国外,荷西去世后才回国,在国内呆了12年后自缢辞世,那个时候作者还很小。
另一方面,如果从亲人的角度,是否会感情多于理性,没有那么客观,只会写好的,赞美的。
带着这两个疑问,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
幸运的是,正如贾平凹为这本书写的推荐语所言:"由衷地说,这是我读过写三毛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可爱的三毛。
01."孩子王"三毛,孩子们眼中最好的玩伴
那个19岁离家远行,游遍千山万水的女人,可以独自在沙漠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却是一个让家人都不放心的小大孩。
三毛喜欢给两个侄女讲故事,往往都讲到很晚,三毛的弟弟也就是作者的父亲催促她们不要讲了,该睡觉了,但是三毛从来不理会。
她会悄悄对侄女说:"到我房间继续说,转移阵地。"
作者的父亲会追着她们大喊:"不要再说啦,早点睡觉,小孩子要早点睡。"
其实孩子们来到三毛的房间,躺在地上铺好的床垫上,听着故事,慢慢地也都睡着了。
虽然这是个小事,但是在孩子们眼里,三毛这个小姑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会和自己一起反抗"大人"。
孩子总喜欢找三毛,因为和小姑在一起,她会将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吃饭让她们自己点餐,三毛会笑着说:"以前爸妈,爷爷奶奶在身边,你们没机会给自己做主,今天小姑让你们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们会点凉凉的西瓜、可乐、布丁、冰激凌、卤味这些大人平常不让吃的东西,开心的和三毛一起享用。
三毛不会用世俗的要求去约束孩子们,她尊重孩子们,应该几点睡?应该吃什么?这个"应该"总是大人自己设定的,却不给孩子为自己做主机会。
在作者眼中,没有"大作家"三毛,只有一个疼她们又爱和她们一起玩的"大孩子"三毛,一个总是有些调皮点子,总是让爸爸担心教坏孩子,不肯早点睡觉的小姑,一个爱说鬼故事的淘气小姑。
02."人生导师"三毛,在生活中为孩子们指引方向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们考最后一名,就有奖",你一定会吓到吧,这人该不是脑子有毛病?
没错,这就是三毛对孩子们说的话,也许只有的三毛才能说出这样颠覆传统的话来吧。
听到这样的奖项,孩子们开心坏了。作者在心里拟了一个"不读书计划",设定了倒退的目标,准备去拿小姑的奖品。
想拿第一名不容易,想拿倒数第一名同样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上课的时候,小女孩总是被道德感驱使,不敢不听课。考试的时候,会答的题乱写的话又觉得对不起老师,结果竟然一不小心进步了好几名。
这个"学渣奖"最终谁也没有拿到,孩子们倒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学习上找到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最放松的时候才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成绩和排名都不要去在意。
三毛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学渣",但是不妨碍她成为如此优秀的作家,被大家所喜爱。
三毛从不会直接去教育人,告诉你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但是她总会通过一些自己做的事情,引导你进入她的"局",让你自己体会局中的乾坤。
就像三毛对学习的态度一样,其实"学霸"和"学渣"的差别也不过是排序方向和观看角度的不同而已。人生在世,是一个多维的空间,好与坏,对与错,岂是一条线上的前后所能评断的?
03."随性小姑"三毛,将双胞胎随便的"许"出去了
三毛喜欢花,却不爱有局限的花圃,她爱那广阔的天地上点缀的绚丽生命。作者和双胞胎姐姐进入圣心女中,这个离家很远,世外桃源般存在的女子中学,正是三毛的主意。
这所天主教的教会学校不以升学为使命,这在当时的教育思想中属于一个另类。
从沙漠回到台北的三毛很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因受到校长孙嬷嬷的邀请,三毛来到圣心女中演讲。到这里后,就对这个大自然环抱的学校一见倾心。
在演讲后,孙嬷嬷带着三毛参观学校,来到一个影音室,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看英文电影。孙嬷嬷一边和三毛说学校的课程,一边随手拉开了窗帘。
拉开的窗帘影响了孩子们的观影,学生们的声音飞快的传出来,"是谁啊?孙嬷嬷!我们在看电影,快把窗帘拉上,太亮了看不清。"
孙嬷嬷说了一句"对不起,你们继续看吧!"
就是这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打动了三毛。
就算是现在,学校里的老师或者校长哪个不是要在学生面前立威,要学生尊重他们。一个校长没有半点犹豫地向学生道歉,这样的教育方式和胸襟真的非常难得。
因为三毛认为学习成绩不重要,有趣的童年和成长经验才是她希望孩子们从小享受和追求的。而校长是如此的人,那这个学校的学风一定也非常的优秀。
就这样,"芳心暗许"的三毛就将姐妹俩"许"给了这个学校。一场演讲,一个发现,一个善良的校长,姐妹俩之后的六年青春就这样拍案定板了。
作者说能够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真的非常幸运,这是三毛给她最好的礼物。
三毛游历了五十七个国家,见过了无数的人和事,她对这个世界有着无比精确的洞察力,她对人对事的评断,即使是很细微的地方,都能够以小见大,真的让人心生佩服。
04."夜猫子"三毛,用尽全力去面对自己热爱的事业
回到台北的三毛是侄女眼中的"夜猫子",经常挑灯夜战写稿到天明,大概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是人最没有杂念的时候,也是人最感性的时候。
写作是面对自己的过程,常常需要一层层的剖开自己,卸下伪装,把真心给读者。
三毛经常熬夜,因为长期的写作造成了肩部和背部的老毛病,常常喊痛。心疼的母亲总是偷偷在门外张望关心,叮咛再多,沉迷于文字的三毛也听不进去。
因为喜爱三毛的人太多了,读者给她写信,90%她都要一一回复,这花费了她很多的时间,但是她从无抱怨,总是真心的去帮助读者答疑解惑。再加上回台湾后无数的演讲,还有写书的工作,三毛长期伏案导致了严重的肌腱发炎。
她曾在给亲人的信中说:"悲痛得现在是靠意志在起床、做事、写字,是一种钢钉打在背上一样的剧痛。"
三毛是许多人眼中的偶像,是闯荡四海的女英雄,却是父母眼中最不会照顾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天三更半夜才开始写作,灵感一来,不吃不喝也要写,一坐就是一晚,直到天亮,腰酸背痛加上肚子饿,那是常有的。
三毛说演讲的技巧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次演讲前,三毛埋首书案,花很多时间去做准备。而一次演讲就要在台上站两三个小时。
三毛的许多演讲都是免费的,她认为讲的人开心,听的人受益就很好。她的演讲从来没有让观众失望过,却让家人很心疼。
很多人崇拜三毛的天赋、善良和浪漫,却鲜少有人知道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常年挑灯夜读造成的僵硬的后背和肩颈。
沙漠的生活练就了三毛的吃苦耐劳,善良的她又常常把坚毅藏在温柔的外表下。
写作是三毛有感而发的,三毛写她的生活,写她的所见所感,她将一颗赤子之心全部投入到写作上。写作成为了三毛的良药,治愈了她,也成就了她。
三毛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身的女人,她活着纯粹,活着热烈,她善待身边每一个人,也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不管走到哪里,她就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身边的陌生人,成为她推心置腹的朋友。
很多人说三毛是女性自觉的先锋人物,由内到外活出女人的极致精彩。
《我的姑姑三毛》让我们看到三毛和家人在一起的样子,书中的三毛有贴心善良的一面,也有顽皮捣蛋的一面,既让家人骄傲,又让家人担心牵挂。她不再是作家三毛,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其实,她不为觉醒而活,只是顺着心走,无意间才成为我们大家眼中的三毛。
三毛曾说过"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阻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决不妥协。"
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周遭所累,太多牵挂,太多羁绊,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她那样潇洒,潇洒的去沙哈拉,潇洒的离开这个世界。
三毛的一生是自由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顾后果,自由是在有选择的权利时,懂得做决定,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保持心灵的自由。
三毛用她的方式得到了"灵魂的自由",而现在的我们,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却不再如年少时那样,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我们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生活,平平庸庸,碌碌无为。
想念三毛,想念她那传奇般的生活,想念她那行云流水的文章,想念她温柔善良的话语,想念30年前离开我们的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