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体检查,
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通过目视确认宝宝的肌肉张力和呼吸等。接着检查宝宝的头部,看是否有异常。
依次检查宝宝的眼睛、鼻腔、口腔和耳朵,确定宝宝是否存在异常和相应器官是否发育完成。
用手触摸宝宝的脖子、锁骨,检查是否有异常肿块儿,或因为生产造成的损伤,接着还会听宝宝的心跳,检查是否有异常的声响和跳动,确认空气能够正常进出肺部。
触摸腹部,确认宝宝腹内重要器官的大小和位置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的生长物
检查生殖器和肛门儿,确认女宝宝的阴道开口是否正常。有蛋白状或带点血的阴道分泌物是正常的,男宝宝的两颗睾丸是否都降下来,腹股沟的皮肤下有没有疝气等。
检查宝宝弯曲的腿部,直到脚掌。如果宝宝脚掌有足内翻,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医生会查阅一些宝宝分泌的情况记录,已确认有无特别注意的地方,同时检查妈妈的血型,
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宝宝在出生后的28天和四十二天还要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体检,以确定宝宝是否发育良好
新生儿的疫苗接种。
新生宝宝除了要在出生24小时后进行身体检查,还应进行疫苗接种,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新生儿需接种两种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两种
卡介苗
预防的疾病: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正常反应:皮内接种卡介苗两到三天内,接种部位皮肤略有红肿,
接种后三周左右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一到两周脓包结痂,愈合后,可能留有圆形瘢痕,持续两个月左右,
可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乙肝疫苗
预防疾病:乙肝病毒感染
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硬结,短暂炎性反应,两到三天可自行消失,
宝宝可能出现低中度发热,一般会自行消退,高烧需及时就医,
部分宝宝会出现头疼、头晕全身无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会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如若没有消退,应及时就医。
处理措施,
接种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孩子的针眼儿几分钟,待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在接种疫苗的24小时内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皮肤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宝宝接种完疫苗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如果出现高热等不良反应,可及时请医生诊治。
如果家长不慎给孩子漏种疫苗,随后补种即可,一般是漏掉哪一针就补中哪一针,之后仍按照正常顺序接种
新生儿预防接种的必要性。
宝宝的皮肤黏膜娇嫩,容易成为病菌侵入的突破口,从而感染疾病,预防接种可以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不易被传染。
由于宝宝的主动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全,对一些传染病缺乏抵抗力,为使宝宝不被传染,需要进行预防接种,使身体产生免疫力。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宝宝出生以后,从妈妈体内获得的免疫力有限,六个月后就逐渐消失。因此需要接种疫苗。
每一种疫苗都能使宝宝体内产生一种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特定的疾病
了解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的种类。
国家规定的免费疫苗主要有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制剂、乙脑疫苗。
自费疫苗属第二类疫苗,其防病作用同样重要,且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只是国家还没有实行免费供应。这类疫苗能够预防一些宝宝易于感染,而且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脑膜炎预防接种、肺炎球菌预防接种、甲型肝炎预防接种、病毒性肠炎预防接种、流感预防接种等。
新生儿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带好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接种人员了解宝宝之前的疫苗接种情况,并做好此次疫苗接种记录,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7.5度,或患有皮肤感染、先天性疾病、淋巴结肿大等疾病,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后,宝宝出现轻微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等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应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计划内免疫接种一览表
宝宝健康状况的七大观察重点。
前囟门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前卤门儿较为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触摸柔软,有跳动感,
如果前囟门突出隆起,绷得很紧,说明头颅里面压力增高,宝宝有可能得了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反之,颅内压力低,囟门塌陷,则表明宝宝可能会有脑部脱水。
脸色、肤色及眼神。
宝宝身体不舒服时,往往会伴随面色苍白、青紫,眼睛无神等现象,如果新生儿出生三到四天,全身皮肤开始变黄,可能是患上了生理性黄疸。
胃口及食欲,
宝宝突然出现食欲下降,甚至拒绝吃奶,可能是生病的前兆,比如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口腔疾病等。
睡眠及精神活力,
当宝宝出现睡前烦躁、易惊醒,入睡后面红,呼吸粗且快。表明宝宝可能发烧了。若宝宝睡觉时哭闹,时而摇头或用手抓耳朵,宝宝有可能是患有外耳炎或中耳炎。
呼吸
新生儿的肋间肌力量比较薄弱。呼吸频率更快。如果宝宝呼吸时鼻翼翕动,腹部内陷,且胸部起伏较大,则表明宝宝可能生病了。
腹部
如果用手摸摸宝宝的肚子,如果发现其腹部紧绷且长时间没有进食,则表明宝宝出现了胀气。如果腹部鼓胀,摸上去还有些硬,则可能表示宝宝消化不良。
大小便的次数和性状,
当宝宝出现大便颜色异常,次数增多,稀薄,含有水分或者酸臭味儿较重时,就是生病的前兆。如果宝宝出生后48小时都没有排尿,则要考虑有无泌尿系统障碍
听懂新生儿的哭声,
生理性哭闹。
饥饿或口渴
嘈杂的环境吵的宝宝不能安然入睡。
衣服被子太厚或者太薄,导致宝宝太热或太冷,
宝宝睡醒之后没人陪,感觉孤单,
尿液或粪便使宝宝感到不舒服。
病理性哭闹。
鹅口疮,
如果宝宝吃在吃奶时出现哭闹,并伴随流口涎,可能是患上了鹅口疮,
鼻塞,
有鼻塞的新生儿因饥饿而哭,吃奶后立即停止。
中耳炎,
外耳道红肿,表现为宝宝在吃奶时耳朵贴到妈妈身体或被牵扯时哭闹。
皮肤疾病
当摩擦新生儿腋下、颈部、腹股沟处皮肤时,宝宝出现哭闹,可能是皮肤皱褶处发红引起的。
腹痛
引起腹痛的疾病包括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痉挛等,一般宝宝腹痛时的哭声比较尖锐。
泌尿道感染,
如果新生儿患有尿布疹、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排尿时会痛哭不止。
肛裂
新生儿排便时大便坚硬干燥,伴有鲜血,哭闹不止,疑为患上了肛裂
新生儿就医指南于用药指导
需要就医的情况。
单眼或双眼的眼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连在一起。
鼻塞影响了正常的吃奶和呼吸。
宝宝面部及口周皮肤出现苍白或者发青等颜色的改变。
体温高于38度,
身体出现小米粒样的脓疱。
出生两周后的新生儿皮肤依旧发黄。
宝宝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哭闹。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
水样大便每日多达六到八次之多,或大便带血,
排尿次数减少,甚至无尿。
疝气不能回纳(两小时内必须就诊)
呼吸急促、精神不振
嗜睡、甚至昏迷
喷射性呕吐、反复呕吐,呕吐并伴有发热或腹泻。
当宝宝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父母应根据宝宝的整体情况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考虑是否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的话,要及时就医。
就医要点。
首先需要把证件资料准备好,包括医保卡、就诊卡、病历本、保健手册等。平时可以将这些资料收集整理好,放在一个专门的文件袋中收好,需要时方便取用。
准备好宝宝用品,如纸尿裤、替代的衣物、毛巾、干湿纸巾、水杯和奶瓶。奶粉玩具等
另外,如果是以宝宝高热为主要症状就诊,需备退热药和退热贴。并在前往医院时采取降温措施,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家长还要仔细回忆宝宝发病的时间、程度、症状以及发病经过,建议将这些用笔和纸记下来,必要时还可以用手机录下宝宝的状况,能有效缩短就诊时间,并尽快减轻宝宝的病痛。
来到医院就诊需要先挂号,如果宝宝表现出的症状,让父母不知该到哪一科看医生,可先去导诊台,导医护士在简单询问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后,会告诉你该挂哪一科的号。
在见到医生之后,一定要向医生客观详细、准确的描述宝宝的病情,包括新生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经过的时间。(例如发热咳嗽三天),发病的经过,全身症状以及其他医生问到的问题,并积极配合治疗。
给心儿给新生儿喂药的方法。
喂药水。
通常来说,药水、糖浆等这类液体性质的药,宝宝相对容易接受。因此,在给宝宝喂药之前,先应先充分摇匀。然后量取相应的药量倒在勺子中,让宝宝仰起头,张开嘴后,用小勺压住她的舌头,从她的舌根儿处往嘴里慢慢灌入,带宝宝吃完药后要喂适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并将其竖直抱起,轻拍其背部,祛除胃里的空气,以免宝宝打嗝将药液吐出。如果宝宝不肯吞咽,妈妈可以用手指轻捏住宝宝的双颊,促使其下咽。
如果是喂药片或药丸,可以事先将其碾成粉末,然后再兑适量水,待其变成药液后再给宝宝服用。
喂胶囊。
一般出生两周左右的宝宝,需要喂维生素D胶丸。这是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药物。
家长可先将胶丸放在小勺中,用温水浸泡约五分钟,用筷子轻轻按压胶丸,如果变软、能被压变形,再用消过毒的针将胶丸扎一个小孔,将内容物低于滴入宝宝的口中即可。
使用栓剂。
有些栓剂药物需要肛门给药,此时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的姿势,用洗干净的手拿出栓剂,然后轻轻扒开其臀部。从前面尖的一端开始,轻轻往肛门深处推送。再横着抱孩子一会儿,等药物吸收后,再把宝宝放下,以免药物流出。
在整个过程中要温柔缓慢,不要把宝宝娇嫩的肛门皮肤弄破
新生儿用药注意事项,
准备急救药。
家长可事先在家里准备一些应急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例如感冒药、退烧药、软膏等,如果不清楚买什么药或用量等,可提前咨询医生。
仔细阅读说明书,
谨遵医嘱用药、
不要用奶瓶、奶粉喂药。
妥善保存药物。
药物不可与牛奶同食。
宝宝服药后也不要立即喝牛奶,尤其是服用钙剂后,至少间隔一小时以上再喝牛奶。
服药后观察宝宝的反应
给宝宝的家庭小药箱。
退热药: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美林(布洛芬)等。
抗过敏和皮疹药物:
开瑞坦(氯雷他定)等
抗腹泻脱水药物:口服补液盐等
抗感冒类药物:小儿感冒颗粒、板蓝根冲剂等。
胃肠药:思密达(蒙脱石散)、小儿丁桂儿计贴等。
激素类软膏:凡士林膏等
抗生素皮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抗真菌皮肤软膏:达克宁等。
杀菌消毒水:碘酒等
新生儿常见病及应对方法,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通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黄疸一般在宝宝生后两到三天开始出现,此后逐渐加深,在第四到六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两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三周消退。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
如果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之内,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已经消退,幼儿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且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黄,则为病理性黄疸。
通常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宝宝精神疲劳、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恒定不稳定等。
勤开窗,通风换气,让自然光线照进室内,可有效缓解和改善生理性黄疸。
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应让孩子多进食,多排便,从而将体内的胆红素排出体外,
如果宝宝的大便呈陶土色,可能患上了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就医,不可耽搁。
新生儿低血糖
是指新生儿的血糖低于所需要的血糖浓度,当宝宝出现低血糖时,会有多汗、脸色苍白、喂养困难、嗜睡等表现。甚至影响宝宝的脑部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的,因此家长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加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可以为宝宝加包被或放置热水袋,必要时,应尽可能至于闭式暖箱中保暖。
避免因为低血糖造成宝宝脑功能损伤,即使是暂时性低血糖也要进行治疗,家长应及时给宝宝进食,并密切监测血糖。
如果宝宝比较嗜睡,妈妈需要每隔两到三小时,将宝宝叫醒并喂奶,切不可延误喂养,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人群,家长要多留心观察宝宝发生低血糖的潜在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出院后应遵医嘱,定时复诊。
新生儿发热,
一旦新生儿体温超过40度,可以引起惊厥发作,甚至造成脑损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发热,例如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夏季室内温度过高等等,当然新生儿发热也有一些是疾病所致,特别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
新生儿发热因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要轻易的使用退热药物,如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若宝宝所处室内的温度过高,要设法降低温度,同时稍微解开新生儿的包被,方便热量的散发,
一旦宝宝发热超过39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后,仍无退热迹象,应立即就医,诊断病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消化功能不成熟,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就会使宝宝肠道受到刺激,出现水样便。
新生儿腹泻轻者大便每天可达十次左右,呈黄绿色,带少量粘液,有酸臭蛋花汤样或薄糊状。
重者多数是肠道内感染所造成,黄绿色水样带黏液,伴呕吐及发热脱水。面色发灰,精神萎靡、尿少等。
通常新生儿腹泻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类,肠道内感染多是由于细菌,病毒进入到宝宝体内刺激肠道导致的。肠道外感染则是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多是源于喂养不当或者宝宝腹部受凉,宝宝消化吸收不完全,从而导致腹泻。
护理腹泻新生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液体,给宝宝多喝水,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
宝宝腹泻期间,哺乳妈妈的饮食一定要严格控制,以清淡为主,因为妈妈进食刺激性食物也会加重宝宝的腹泻。
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所以每次宝宝便便之后,要拿温水给他清洗臀部,轻轻擦拭干净后涂上护臀膏,以保护皮肤。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除了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由胎内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或混合有胎粪的羊水,以及出生在不洁的环境中,因病原菌侵入而感染致病的。
此外,宝宝发生溢奶、吐奶甚至呛奶,都容易导致乳汁被误吸入肺部,从而引起肺炎。如果没有及时救治或护理不当,很容易转为危急重症。
宝宝一旦患上肺炎,常会食欲不振,此时的饮食至关重要,新生儿如果是母乳喂养,建议妈妈的每次喂奶不要太多,且保持自身摄入优质蛋白,增加乳汁营养。
肺炎患儿呼吸次数较多,多数伴有高热,婴儿易出汗。妈妈要及时给患儿更换潮湿的衣服,用干净的毛巾把患儿汗液擦干,并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
空气混浊,不利于肺炎患者的康复,因此要经常为宝宝的房间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并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让宝宝好好休息。
新生儿脐炎
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脐炎。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是脐带发炎的早期表现。
给宝宝洗澡时,尽量不打湿,脐带脱落前不可以让宝宝全身浸泡在澡盆中。如果脐被被打湿,要用消毒棉签吸干脐窝内的水分,保持局部干燥,
尽量避免尿布直接覆盖在脐部,如果尿湿的尿布直接覆盖在宝宝脐部上,要立即更换尿布并重新消毒。
家长在进行脐部护理时,一定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再去碰触宝宝的脐部。
清洁脐部时一般用消毒棉签沾络合碘涂擦,必须从脐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擦拭,彻底消毒。
应给患有脐炎的宝宝使用吸水透气性好的消毒尿布,宝宝哭闹时要检查尿布有无污染,若已有大小便,需及时更换
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还要注意是否有脐部渗血血,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防脐炎进一步加重。
医生会根据经验选用适合于新生儿使用,且药效好的药物,家长按医生要求用药即可,切勿自行用药。
新生儿鹅口疮。
出生不久的婴儿,常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及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口腔炎症。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粘膜炎症,婴儿又叫口腔念珠菌病。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头不洁,或妈妈手指污染,滥用抗生素所致。
如果生产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使用了抗生素,那么宝宝感染鹅口疮的概率会增大很多,所以在生产时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抗生素。
在喂饱宝宝之前要先将乳房清洁干净,喂奶后可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晕处,利用乳汁的抑菌作用隔离病菌。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宝宝的口腔,做好宝宝的口腔清洁,在起床后、就寝前,喂奶后,可用干净的纱布沾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内部和牙床。
当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类似奶瓣儿的斑块时,不要随便擦洗,以免粘膜损伤引起细菌感染,
再确诊宝宝患有鹅口疮后,可用消毒药棉沾2%的小苏打水擦洗宝宝口腔。
妈妈在哺乳或者喂养时,要有耐心,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宝宝营养摄入,如果宝宝拒绝吃奶,妈妈可以将乳汁吸出,喂哺喂给宝宝,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鹅口疮治疗效果很显著,但很容易复发,一般用药见效后,可以再坚持用药三到四天,以巩固治疗。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皮肤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过敏性皮肤病。
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
新生儿湿疹在发病之初常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主要分布在脸颊、额部和下颌部,随着病情的发展,宝宝的皮肤上会出现水疱、脓疱、黄白色鳞霄及茄皮。也可能会有渗液糜烂的现象,发病部位会逐渐扩展到宝宝的胸部和四肢。
与其宝宝生病了,被打针吃药所折磨,不如事先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既然湿疹是过敏性皮肤病预防的第一种方法,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会导致过敏的物品。
将容易积尘的物品移出室外,地毯填充玩具也要少接触。家中尽量不养宠物。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尽量选择低敏奶粉。同时,妈妈也应禁食鱼虾,蟹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新生儿的贴身衣物和被褥应尽量选用棉质的,且衣物衣服宽松、柔软,如宝宝体温过热,出汗较多,可适当少穿些,并及时更换,保持宝宝身体干爽。
患湿疹的宝宝房间内温度不宜过高,且不宜铺地毯,并定时通风,打扫卫生时,建议用湿毛巾或吸尘器处理灰尘,避免扬尘。
要勤为湿疹宝宝修剪指甲,避免宝宝抓破胞疹引起继发感染,尽量不要给宝宝戴手套,以免限制宝宝手部动作的发展
新生儿尿布疹,
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性炎性病变,俗称红屁股。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红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
出现尿布疹主要是尿布太长时间没有更换,有些尿布质量不好,也会引发尿布疹。父母可以这样做:
勤清洗宝宝的臀部。宝宝大小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上护臀膏。或用湿棉球蘸取具有清洁作用的润肤露。从前向后轻轻擦拭干净臀部,再给宝宝穿上尿布之前,先让她的臀部自然晾干。
每次为宝宝清洗臀部后,要及时换上干净的纸尿裤或布尿布,以减少尿布疹的发生。给宝宝使用的尿布或纸尿裤,注意卫生和质量,尽量选择正规品牌,面料柔软的。
妈妈可以准备适量芝麻油,加热冷却后,在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取适量涂抹在臀部。有助于改善尿布疹。
不要经常用湿纸巾给宝宝清洁臀部,因为大部分湿纸巾,含有酒精的成分,容易刺激宝宝臀部皮肤,加重感染和不适,
如果宝宝皮肤上有水疱或有脓,48到72小时内不消失或更严重。就应该去看儿科医生。不可随意使用类固醇霜剂,以免产生肾上腺抑制。
尿布疹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后,于先前的尿布疹,很难区分,因此尿布疹经久不愈时,应及早带宝宝去看医生,以免病情变得复杂化。
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
新生儿窒息。
让宝宝独自盖一床厚而轻的小棉被,在自己的小床上睡,不要和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室内潮湿寒冷时可选用电暖器或开空调。
给宝宝喂母乳时,可用手适当夹住乳房,以免奶水流速太快而呛到宝宝。用奶瓶喂养宝宝时,尽量让奶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喂奶后,适当给宝宝拍嗝,待胃内空气排出后,再把他放在小床上。
尽量让新生儿侧卧睡觉。宝宝睡觉期间,旁边应有大人随时看护。
夜间给宝宝喂奶应尽量做起来。在清醒状态下喂完。带宝宝睡着后,方可安心去睡。
常吐奶的宝宝不要给他佩戴塑料围嘴,因为它容易卷起堵住宝宝的口和鼻。
天气寒冷,带宝宝外出时,包裹宝宝一定要留一个出气口。
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应让他俯卧在妈妈的腿上,上身前顷45到60度,以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
新生儿缠绕伤。
尽量不要给新生儿戴手套或打蜡烛包,如果天气冷,可以给新生儿包襁褓,但不宜把宝宝包裹得太紧。
尽量给新生儿选择正规品牌,符合要求的衣物,一般给新生儿的衣物的缝线都在外面,即使有线头也能及时发现,可以有效避免意外
给宝宝穿系带的衣服,应注意带子不可系得过紧,也不可留太长。
新生儿的衣物被褥都应仔细检查,其中是否有线头、头发丝等,如果有,应在给宝宝穿衣服前就处理干净。
经常检查宝宝的四肢是否活动自如,有无异物,
宝宝的衣物应尽量单独清洗,除了从健康角度考虑,减少宝宝沾染成人衣服上的细菌,引起皮肤过敏外,还可避免成人衣服上的长线头、长头发等细丝状物品缠绕到宝宝衣服内侧,引发缠绕伤。
新生儿烫伤或烧伤,
让新生儿远离热源,如:热水、热汤、电暖气等,
洗澡时尽量不使用流动水,若使用,必须控制好水温,以不超过38度为宜,洗澡时,应先倒冷水后倒热水,并用水温计测量水温度数,要让新生儿远离热水瓶,绝对不允许家人一手抱着新生儿,一手拿着热水瓶倒水。
使用热水袋时,应将灌入水的温度控制在50到60度。为保险起见,给宝宝使用时。应用干毛巾包好。且不要长时间让宝宝接触热水袋,以防低温烫伤。
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将配方奶倒出一点在掌侧手腕部试温。温度适合后方可喂宝宝,
如果用电暖气给宝宝取暖,温度不宜太高。不要让取暖器对着宝宝照射。同时,取暖器周围也不可以放置易燃物品,以免引起火灾。
若不慎烫伤了新生儿,立即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仔细查看烫伤情况,并小心脱下孩子的衣裤,避免被烫伤的皮肤一同脱下。
根据烫伤程度对烫伤部位进行消毒。抹上合适的烫伤药膏后,用纱布包好,然后换上干净衣服,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