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的《大学之路》一书买了很久,一直找不到时间看。这会儿,在飞往瑞典的一万米上空,一个人漫漫长路12小时,孤独寂寞冷的时候,书是最好的朋友。
《大学之路》不能算是一本畅销书,比起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畅销书来说,我相信这本书销量并不一定好。一是从它的书面版面来说,这是一本极其朴素的书,这一点倒是很像吴军本人,二,它不是一本成功学书,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现在市面上各种类似四招教你成为经济学家,八招教你如何成为富翁的书大行其道,然而我们智人这一支直立人演化至今也用了整整10余万年,往近了说,抗日战争还打了八年。各种速成在我看来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夸大其词。所以我更愿意看一些接地气,有丰富经验的大师写的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和他们所走的路并不一样,但路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这个就叫做自然法则。
先来介绍一下作者--吴军。出生于知识分子世家,父亲是清华教授,从小生活在清华园,拥有很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吴军本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工作两年后,又返回清华攻读研究生,最后出国留学,一口气读到了博士毕业。用他本人的话说,他一生至今读书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长,即便这样,他也没有耽误工作,2002年他在GOOGLE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随后的十几年里他沉浸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聚集地--硅谷。目前就任于一家投资公司。
让我们言归正传。《大学之路》一书是一本介绍英美大学和教育体系的书,这些都是他本人就读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经历,以及在他在陪女儿你挑选大学时所了解的内容。书中更吸引我的却是教育的形成历史,以及中国式教育理念和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的差距。以下一些提炼总结以及个人心得分享给你。
中国人的求学之路太过于功利,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穷怕了,一旦发现大学毕业文凭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我们就迫不及待,不顾一切地去获取它,所以我们从小的学习都是为了最后一张大学文凭。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带来了现在中国式教育的短视,这样的短视体现在:
1. 我们及我们的孩子无法享受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所以每天放学在学校门口我们看见的都是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孩子们。
2. 学习成为工作的手段,当工作到手之后,我们就将学习抛之脑后,殊不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3. 老师只关心各种指标,各种升学率,而忘记了大学之道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习是为了反馈于社会,而不只是为了生存,更不是为了每年的报表数据。
4. 对孩子个人天赋的忽略。目前世界上的教育体系分为纽曼教育理念(通才教育)还有就是普鲁士教育理念(专才教育)。中国式的教育,用吴军的话来说,想学普鲁士教育来着,却没学好,变成了一种完全漠视孩子个性多样性的教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反人类的教育方式。
作为家长,我为我过去所受的教育感到悲哀,也为我孩子将来的教育之路感到担忧。我知道,对于中国式教育体制改变,我能做的微乎其微,但我仍然想努力地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