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讲,小辰光格中秋节,要吃格么事一大堆:要吃毛豆,要吃芋艿,要吃南瓜,要吃菱........
月饼阿吃?
老妈白我一眼:八月半勿吃月饼,叫啥中秋节?
话锋一转,老妈又说,不过这月饼好比没吃。那时候每家人家的孩子都多,每人一个月饼?想也不要想。一个月饼切开来,兄弟姐妹每个人分到一小块,也算吃过月饼了。
那时候吃咸鸭蛋也是这套操作流程。这一小块还不够塞牙缝,好比没吃。
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父母这代人,不顾三高的威胁,永远对高油高糖的甜食点心心存执念。
中秋前,朋友小明送来一盒其貌不扬的特殊月饼,说是委托了某知名饼家订制的。特意说明: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是苏式的酥皮豆沙月饼。
于是一场“吃”月饼聚会,演变成了“说”月饼聚会。
小明说,记忆中小时候最好吃的月饼是“某某斋”(家乡小镇上的一家老字号)出产的。说起那月饼如何香甜,馅料如何精致,咬一口酥皮如雪落纷纷(那时候的月饼都是苏式酥皮),必须得用一只手托着,洒落的月饼屑一点也舍不得浪费,收拢来之后再统统倒进嘴巴里。
我说你订的这个月饼,盒子上不是那个什么斋啊!为什么不订那家?
小明咽下一口口水说:这家店老早关门了!
我叹口气,说小明你真是勿作兴!你在痴人说梦。我呢,如白头宫女一样,听你静坐说玄宗!
轮到我了。我说,我小时候吃到的最好吃的月饼是上海“某某楼”的奶椰月饼。那年我大概靠十岁,亲戚送了一盒上海月饼给我外婆,外婆让我挑一个。我一眼就看中这个月饼与众不同,外形是椭圆形的,上面写着“奶椰”。
咬一口,馅料如鸡蛋糕一样金黄绵软,奶香馥郁,真是甜美异常。
我说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广式月饼,从此不忘初心,一直大爱这个牌子的这款月饼。
小明说,小时候吃过的东西,自然都是最好的。
我说,现在好东西更多,就是总感觉没有小时候的好吃。
小明说,物质上太过满足,往往会影响精神上的满足。饿你三天,你就觉得什么都好吃了。
呃,小明你又成功把天给聊死了哇!
吃茶,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