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老师说:
读书带给人的好处并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尽的。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最巨大的遗产不是高技术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生活上的便利和好处,而是群星一样灿烂地照亮夜空的丰富的文化宝库。书籍便是其中最为持久明亮能够照耀我们生命的星辰。
这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迟子建老师的一本散文集。大家可能都在评论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她的这本散文,别有一番味道。这里是关于过年,关于春天的故事,回忆。
开篇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有有一个副标题《关于年货的记忆》,三四十年前大兴安岭的年货,那里的人是怎么过年的,充满了温度,充满了温情。
“我对年货的记忆,是从腊月宰猪开始的”。那时候的物资并不丰富,但大家的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时候有了猪肉,除夕夜的肉馅饺子就有了主心骨。可光有肉还不行,那夜的餐桌上,还必须有鸡,有鱼,有豆腐,有苹果,有芹菜和葱。鸡是“吉利”,鱼是“富余”,豆腐是“福气”,苹果是“平安”,芹菜是“勤劳”,葱则是“聪明”。当然了勤劳的家庭主妇还会给家人缝制一件新衣服。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这是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相比于南方,大兴安岭的春天总是要来得晚些,
春节过完了,好像春天也就应该来了。但是大兴安岭被冰雪覆盖的大地,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